“但實際上,當溫度達到臨界點後,材料內部結構會發生相變。”
“耐受性不僅不會線性增長,反而會急劇下降。”
“這是因為材料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在高溫下會發生化學反應,改變材料的物理性質。”
葉景軒一邊詳細地闡述著,一邊用簡潔明瞭的公式和圖表在便籤紙上進行演示。
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眼神中透露出專業與自信。
周圍的人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看著他的演示。
有些人開始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被葉景軒的解釋所打動。
那位西裝男士的表情愈發難看。
他試圖反駁,但一時之間竟找不到合適的言辭。
葉景軒看著他,繼續說道。
“我相信,您當時可能因為實驗樣本數量有限,或者實驗條件的細微差異。”
“導致得出了不準確的結論。但科學是嚴謹的,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細節。”
葉景軒清晰且篤定的解釋。
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人群中激起層層漣漪。
在場不少人先是被他大膽指出他人論文錯誤的舉動驚呆。
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要知道,在這樣的場合。
公然質疑一位業內人士的學術成果,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十足的底氣。
短暫的驚愕之後,眾人的表情逐漸轉為嚴肅的思考。
他們的目光在葉景軒所寫的公式與圖表上停留。
腦海中快速回顧著相關的知識體系與自己的研究經驗。
那位被指出問題的西裝男士,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他緊緊盯著葉景軒寫下的內容。
心中既有些惱怒,又不得不承認葉景軒的分析似乎切中要害。
他微微皺眉,在心中反覆推演著葉景軒所說的情況,試圖找出其中的破綻。
周圍的其他人也開始低聲討論起來。
“你們說,他講的有沒有道理啊?”
一位年輕的科研人員小聲詢問旁邊的前輩。
那位前輩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
“從他的解釋來看,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
“這種材料的特性本就複雜,出現這樣的誤判也並非不可能。”
陳教授站在一旁,目光讚許地看著葉景軒。
能在如此緊張的氛圍下,清晰且準確地指出問題並給出合理的解釋,絕非易事。
他也加入到眾人的思考中。
憑藉自己深厚的學術功底,對葉景軒的說法進行全面的考量。
這時,陳教授走上前,拿起葉景軒寫滿公式和解釋的便籤紙。
仔細地看了看,微微點頭,說道。
“葉景軒說得沒錯。我之前在研究類似課題時,也遇到過相似的情況。”
“這種材料的特性確實較為複雜,容易在實驗過程中出現誤判。”
聽到陳教授的認可,周圍的人開始竊竊私語。
對葉景軒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
之前那些嘲諷的眼神漸漸變成了敬佩和好奇。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葉景軒所言的可行性。
一位在材料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的女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