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控制著深海機甲在海底轉悠,南極的魚類資源還算不錯,倒也遇到不少規模不錯的魚群。
只是經濟價值不算太高,不值得專門去捕撈。
倒是羅斯海域的一群南極鱈魚吸引了他的注意,鱈魚群的規模非常大,至少能捕撈幾十噸。
羅斯海是地球上僅剩的唯一的原生態海洋,是最後一塊未受汙染的純淨世界。
這群南極鱈魚便聚集在上百米深的極寒海域,在這種優異環境下生長的南極鱈魚,其魚肉色白細潤,味美價昂,故又有“海中白金”之稱。
魚群中成年的南極鱈魚體型很大,最大的能超過兩米、體重足有一百五十多公斤。
南極鱈魚的捕撈時間並不算長,1996年,紐西蘭的漁船在羅斯海捕撈時,第一次把南極鱈魚帶上人類的餐桌。
因其肉質絕佳,口感完美,世界各國已對此佳餚讚不絕口。
各國漁船開始瘋狂捕撈,短短數年便影響了羅斯海的生態,鱈魚數量大肆減少。
世界各國這才開始促成限捕條例,保護南極鱈魚的生存,防止因捕撈而滅絕。
但效果並不是特別好,自2002年後,南極鱈魚的捕撈量每年都在下降。
出產量的逐年減少,也使得這種魚越來越珍貴。
江成也沒想到會在羅斯海遇到一群規模這麼龐大的南極鱈魚。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江成就指揮著漁船前往南極鱈魚所在羅斯海,順便開通了直播。
“我們現在已經深入了南極洲的大海灣,抵達了有著\"最後的海洋\"之稱的羅斯海。”
這裡的海水富含養料,浮游生物極其豐富,為魚類、海豹、鯨和鳥類提供了豐富食料。
羅斯海常年被寒冰覆蓋,最冷的時候空氣溫度能降至-40°C,羅斯海域絕大部分都會被凍結成一塊幾米厚的實心冰塊。
好在現在是夏天,太陽永不落下,巨大的冰蓋得以融化,海面上到處都漂浮著浮冰。
儘管雪薇號比較堅固,江宏凱也不敢輕易和浮冰相撞。
海面上的浮冰雖然看著比較小,但海面以下可能是巨大的冰川。
泰坦尼克號的悲慘經歷直到現在還在警醒著世人。
直播間觀眾也都饒有興趣的跟著無人機的鏡頭欣賞著羅斯海的風景,對於他們來說,這裡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都去不了的地方。
“這就是羅斯海嘛,看著很不錯的樣子,比前面的海域都要乾淨一些。”
“不愧是最後的淨土,水質看著確實不一般。”
“不知道羅斯海的魚類資源怎麼樣,能不能找到魚群。”
“羅斯海的生物資源還是很不錯的,據說還有很多阿德利企鵝和南極小鬚鯨呢,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
“大王酸漿魷也是生活在這裡吧,這玩意體型更加龐大,如果能見過也算不虛此行了。”
直播間觀眾議論的同時,駕駛室的江宏磊突然驚呼起來。
“小成,探魚器發現了魚群,規模相當不錯。”
江成很清楚,這是探魚器探測到了南極鱈魚的蹤跡。
看著探魚器螢幕上密密麻麻的魚群,船員們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就連指揮漁船的江宏凱都湊了過來,檢視探魚器上的魚群。
“魚群規模看著確實不小,而且個頭很大,非常適合捕撈。”
劉大壯迫不及待的套上自己的棉工作服,激動的揮舞著雙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