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鬥

第13章 吊棺

說懸棺其實有些寬泛,這種葬法,準確的稱呼是“吊棺葬”。

吊棺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但也有傳言稱,商城縣商王墓就是吊棺葬。

而至於吊棺的原因,則一向眾說紛紜。

畢竟古人講究“入土為安”,尤其是漢人,有的地方甚至存在“棺不落地,永不超生”的講究。

相對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防潮,因為防潮才能防腐。

就拿老太監墓來說,整體澆漿除了堅固,最大的優點,就是避免一到雨季,屍首泡在泥水裡。

還有一種就比較懸了,叫做“防入龍脈”。

傳言明太祖朱元璋擔心劉伯溫死後葬入龍脈,劉伯溫也清楚這一點,為保全後代,他命人將自己的棺木,用鐵鏈懸吊在南京某處山洞中,以保證不會竊居龍脈,使其後代奪了大明江山。

這當然只是傳說,毫無可信之處。

但河南毛御師墓的確是吊棺葬,毛御師生前精通堪輿,此類說法對他而言,是站得住腳的。

不過當時並不瞭解這麼多,我的關注點,完全在鐵鏈上!

我腦子裡的想法是:為什麼要拿鐵鏈把棺材捆起來?會不會是怕老太監變成殭屍,出來咬人?

再加上主墓室空間大,兩隻頭燈不能完全照亮,四周看起來黑咕隆咚的,這就搞的我有點害怕,不自覺便朝周伶靠近了些。

隨著距離接近,聞到那股好聞的體香,我才不那麼緊張了。

“你幹什麼?”

一不留神靠太近,居然貼到了!

我後退半步,指了指棺材小聲問:“伶姐,這老太監,該不會…該不會……變殭屍吧?”

“閉嘴!”周伶瞪了我一眼,“以後下墓的時候,不要說這些個字眼!”

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什麼忌諱,我趕忙道歉說對不起。

隨後我繼續小聲追問:“那……那為啥用鐵鏈捆著,還……還是石頭的棺材啊?”

周伶滿不在乎的說:“吊棺而已,有什麼好驚訝的,無非是開起來麻煩一點!”

說完她便走到近處觀察,我也跟著湊上去看。

很快我就發現,實際上不是八根鐵索,而是四根。

以東南角上方那根為例,鐵索是先固定到墓室牆壁中,然後搭到石棺右前側,兜住底部,從棺體上繞一圈,再固定到西南角下方的牆壁中,其餘三根也都是同種方式。

只不過棺體上一圈圈鎖鏈,很容易混淆視線,不仔細觀察,就會誤以為是八根鐵索。

搞清楚原理,我當即就明白了周伶說的“麻煩”是什麼。

要想開啟石棺,就必須先解開鐵索,但無論怎麼解,都會出現一側先著地的情況,這勢必會壓住另一側還沒解開的鐵索,這座石棺少說也得三四千斤,一旦壓住,根本搬不開。

那麼問題來了,它是怎麼吊上去的?

過去又沒有吊車,純靠人力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沒容我多想,周伶忽然說:“平川,你去入口那裡拆磚,然後墊在石棺下邊,越多越好。”

臥槽?!

我心裡大呼牛逼二字!

對啊!

這麼簡單的辦法,我居然沒想到!

這種感覺超級不爽,因為我覺得,再讓我想幾分鐘,我肯定就會想明白的。

不一會,同樣經歷了一遍“臥槽、牛逼”的長海叔,也加入拆磚行列。

墓磚外有澆漿合土,絲毫不用擔心塌陷。

我倆一個撬一個搬,不到二十分鐘,棺床上就墊滿了大概四十公分厚的墓磚,雖然和石棺底部還有一厘米左右的空隙,但鐵鏈對應的地方被空了出來,等會石棺落下,也不會壓到鐵鏈。

由於擔心落棺時力量太大,砸塌磚跺,我還把那兩個木箱子拆開,塞了好多木板進去做緩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