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鬥

第30章 驚人

那晚,黃波先是講了個憋寶人的故事。

他說大概在清朝嘉慶年間,濟南曾來過一個憋寶人,在九龍山憋神蛤蟆,但最終功虧一簣,只取走了蛤蟆的一隻眼睛,從此神蛤蟆不再出現,九龍山蛤蟆頭也成了荒山。

這個故事本地朋友應該不陌生,版本很多,內容則大同小異。

而那個憋寶人走後,曾留下一首有關憋寶的順口溜:深山處,搖錢樹,鳳凰飛走封門戶,金搭橋,銀鋪路,門外住著老絕戶。

黃波解釋:哪有什麼憋寶人神蛤蟆的,其實就是盜墓賊!

這一點他說的沒錯。

放眼全國,不少地方都有此類傳聞,但如果你仔細分析,很多都能從中發現盜墓賊的影子。

尤其像那些涉及到金馬駒、金蟾、金人,或是特定時間段裡,山中會出現能把黃豆變成金子的碾盤,或是藏有財寶寶庫之類的。

這些傳聞往往都有兩個特點。

首先馬駒、金人這一類,晚上都是活的、正常大小,但見了光就不會動了,就變成胳膊大小了。

那玩意是什麼?

不就是銅奔馬、唐三彩、人俑佛像一類的物件?

至於碾盤、寶庫這一類,則基本都會有個豬隊友,最後因為貪心被關在了山裡。

你品,你細品!

貪心的究竟是誰?

包括那些“金牛犢跟著新媳婦進門成富戶”、“銀元寶讓傻小子種出來做地主”之類的。

不用懷疑,那根本不是什麼飄渺虛幻的志怪故事,而是一個又一個盜墓賊的發家歷史,是他們給手中不義之財的來源,編造出的合理解釋。

所以如果各位的家鄉,也有類似傳聞,那麼附近八成有大坑。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憋寶人都是盜墓賊,只是盜墓賊透過這一身份來偽裝自己。

真正的憋寶人,憋得大多是天材地寶、山精靈物,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金銀財寶。

這種是真實存在的,我也曾有幸見過一次。

不過一句兩句講不清楚,還是等以後有機會,再同大家細說吧。

迴歸正題。

也就是那首順口溜。

黃波解釋,這段話並非無稽之談。

尤其“鳳凰飛走封門戶”這一句,原話其實是“馮黃費鄒封門戶”。

而所謂馮、黃、費、鄒,就是當年四個修墓人的姓氏,這一點鮮有人知,但巧就巧在,黃波恰是黃姓修墓人的後代。

他說到這裡時,我們三個都不禁有些興奮。

對上了。

匠戶手札中雖沒提到具體姓氏,但人數相符,而另一個對罐子感興趣的人,恰恰又是個姓馮的。

這麼一看,那個憋寶人,大機率就是當年的費、鄒兩姓匠戶的後代之一了。

周伶說:“照這麼說的話,所謂‘搖錢樹’,暗指的就是一座大墓了?”

“對。”黃波點頭。

“其實……其實我爹跟你們是同行,大概建國前後吧,他們曾在周邊大範圍找過太監墓,但沒啥結果,他說按祖上傳下來的訊息,這個老太監,應該是在給什麼人守門,而且這個人,還挺不一般的。”

“後來我十二那年,又有人捎信兒給他,讓他去博山那邊,當時他雖然沒說,但我感覺應該也是這件事兒,然後……然後他就再沒回來過。”

“不一般?”周伶皺了皺眉,又問:“怎麼不一般?是說這個人,還是他的墓?”

“都有。”

“而且據說……據說這墓好像有旨意,是…是皇帝給修的……”

此話一出,我不自覺逐漸瞪大了眼睛!

前後也就幾秒鐘,各種線索在我腦子裡交匯碰撞,最後化作一個驚人的結論——大墓!

絕逼大墓!

過去十幾天除了看書,我也沒少跟周伶請教,不再是啥也不懂的小屁孩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