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人規模不小,能有將近三十號。
而且一看就知道,他們基本都是那種開古董店的小老闆。
這種買家群體算很優質了。
因為他們手裡也都有固定客戶,所以即便有某件東西,我叫價持平甚至略高於市場價,只要他手裡有那種瘋魔痴迷的冤大頭,那他一樣會選擇出手。
唯一的缺點在於他們懂行市,都是善於殺價的老油條,一件東西如果沒人爭,那他們甚至能來來回回跟你拉鋸好幾天。
一旦你抻不住,出了手,那你就成了他們眼中的棒槌。
院子裡的聲音越來越大,七嘴八舌都是方言,我立即盤腿坐到炕沿邊,嚴陣以待!
七八秒過後,一男一女晃悠到了門口。
沒進屋,就站在門口看。
見李斌有要起身招呼的意思,我趕忙喊道:“斌哥,給我倒杯水!”
“昂?”李斌茫然回頭,有些不知所措。
“倒杯水!”
我加重語氣重複了一遍。
而後等李斌端著水杯放過來,藉著他的遮擋,我繃緊臉對他微微搖了搖頭。
見到這一幕,一男一女轉身走了。
看一時沒人進屋,李斌低聲問:“咋意思啊沈哥,不賣貨麼?”
“艹,不賣來這幹啥?”
“記住嘍,咱們東西真,品相也不次,用不著你招呼!”
“要不然你一熱情,對方就覺得你是著急往出賣貨,殺價的時候就會狠!”
說著我塞給他一張報紙:“一會兒你就坐著,頭兒都別抬,但凡有人還價,等他說完嘍……”
琢磨一秒,我指著腦門兒說道:“等他說完如果我撓頭,你就抖摟一下報紙,不撓頭就不用管。”
李斌一轉眼珠,謹慎的點了點頭。
實際上不光古董這行,所有能砍價的交易都是如此,哪怕對方不是什麼行家,一旦你表現的太積極,那他潛意識裡就會覺得你軟,覺得你是有求於他,對應的,他砍價的時候底氣就會變得足一些。
這一點,喜歡逛古玩市場的朋友自然深有體會。
無論地攤、棚鋪還是店面,好些賣家除了你上門時他會瞥你一眼,接下來只要你不開口,人家絕不看第二眼,而後就是你開口了,他們依然是愛答不理,惜字如金。
這並非他們不想賣貨,而是“話多聊半句,殺價狠三分”,這個道理,早在一百年前,就被行里人奉為圭臬了。
當然還有種原因,就是人家火眼金睛,一眼就瞧出來你買不走他攤上的任何一件貨,那他自然也懶得理你。
至於抖摟報紙,別看就這麼個簡單的小動靜,實際作用非常大。
抖摟一回可能反應不過來,但只要超過兩回,這群人精自然就能發現並認為李斌才是拿主意的。
這麼一搞,除非經驗特別深厚的人,不然他們每次還完價,都會不自覺去聽報紙響沒響。
來回幾輪之後,這人的注意力基本就散了,砍價的意志自然也就不會那麼堅定了。
更有甚者,可能直接就煩了,然後大手一揮成交算了。
而且還是那句話,這都是初級套路,古玩這行的水,我至今也不敢說摸到了底……
過了半分鐘,有個穿皮鞋的人停在門口,我低著頭,看不見對方長什麼樣。
駐足觀望片刻……
噹噹噹——
對方敲了門。
就像我剛說的那樣,我抬頭瞥了一眼,見是個文質彬彬的男子,便側過身拿起水杯開始吸溜,根本不搭理他。
皮鞋男沒說什麼,直接進屋。
他腳步偏重,踩的水磨石地面噠噠作響。
待不緊不慢的走到炕沿邊,他看了幾眼就問:“小兄弟,能不能上手吖?”
“嗯。”
我端著水杯呼呼吹氣。
皮鞋男拿起一個盒子,裡頭是一件青玉浮雕花枝鳥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