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
“什麼然後?”
“哦,你問我為啥打聽地方是吧?”
“嗐!其實也沒啥,就是當年包家的兵馬裡,那些管代呀、哨官呀什麼的,這些小軍頭兒吧,他雖然比不上包勝一,但也是富得流油,古董珠寶啥的都妹少摟,所以……我這不是尋思著……是吧,嘿嘿……”
話到最後,楊四哼哈兒的,遞了支菸過來。
我當即“恍然大悟”,接過煙一臉嫌棄的就說:“艹!就這啊楊哥?我特麼還以為啥驚天大秘密呢!”
“誒…”楊四擺擺手:“話不能這麼說啊兄弟,同行是冤家,我幹這個,有漏兒我就得琢磨著撿不是?”
“噗嗤~”
“對對……沒毛病……你說的都對……”
我邊說邊笑,因為我實在是憋不住笑了。
當時我心裡就想:孫咂,你特麼不去演電影,簡直是演藝界的一大損失!
真以為你不說,沈把頭我就猜不到?
然後是什麼?
然後必然就是倆字兒——藏銀!
根據資料上的記載,包勝一的財富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一、橫徵暴斂;二、土地兼併;三、武裝走私;四、鮮花種植。
雖然具體的財富數字,資料上沒有記載,不過大致可以推算出下限,因為同時期的熱河湯某是有明確資料的,只其中一項,湯某一年的收入就超過了二百萬銀元。
姓包的肯定沒有姓湯的多,畢竟當時熱河是一個省,地面和人口都要超過科左不少,但即便只按湯某的十分之一來算,那也是二十萬往上。
再加上其他三項,姓包的從民國初年開始做大,盤踞科左二十幾年,所積累下來的財富數量,絕對是驚人的。
我估計,搞不好能上八位數,銀元!
可就是這麼一個“蒙奸惡霸大地主”,根據資料顯示,他被清算的時候,只從他家地窖裡抄出來一萬多兩白銀,以及少量的黃魚和金元寶。
關於他的鉅額財富究竟去了哪裡,當時本地人有三種猜測。
分別是被揮霍、被轉移以及被藏匿。
先說第一種。
這完全就是時代的限制。
當時人們的金錢觀都很樸素,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錢一旦多到了某個程度,想要花光是很難的。
至於第二種,更特麼難。
因為那時候兵荒馬亂,只有金銀才是硬通貨,紙幣和銀行都是靠不住的,更何況姓包的不是普通地主,他還是軍閥,需要養軍發餉,所以他手裡必須隨時保有大量的銀元。
否則只要超過一兩個月發不出餉,人槍就容易不聽話了。
然而銀元的數量一旦太多,即便兌換成更容易攜帶的黃魚,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拿走的。
民國時期各階段裡,黃金和銀元的兌換比例不一樣,如果整體取平均數,基本就是一百銀元兌換一兩黃金。
這都甭多嘍。
只要十萬大洋,就得少說六七十斤的重量(民國時期還是十六兩制)。
姓包的當時是逃命,不是旅遊,我估計全家人能帶個一百多斤就不錯了。
而且話說回來,那時候琢磨跑路的人可不只他一份,大家都需要黃魚,但市場上的黃金儲備量是有限的,因此他就是帶的走,短時間內,他也根本兌不出來。
所以說,前兩種猜測,可能性完全就是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