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不離婚後,冷麵軍少強制愛

第326章 農田

她知道,這場人與天的對話已經持續了千年。而真正重要的不是記錄它們,而是理解這些聲音背後的自然智慧。

雨正在整理工作室的聲景資料庫,忽然發現一個從未見過的桐木盒子。她好奇地捧到林雨晴面前:\"林老師,您看這個盒子,上面的紋路好像聲波圖案。\"

林雨晴接過盒子,手指輕撫過盒蓋上精緻的雕刻:\"這是我母親最珍愛的收藏盒。我記得她說過,這裡裝著'會說話的種子'。\"

\"會說話的種子?\"小雨睜大眼睛,\"種子怎麼會說話呢?\"

席小然聞聲走來,仔細端詳盒子的鎖孔:\"這需要特殊的鑰匙。我記得林老師有一支竹笛,或許......\"

林雨晴恍然想起什麼,從母親常用的筆筒裡取出一支細長的竹笛。當她將笛子輕輕插入鎖孔時,盒子發出清脆的咔嗒聲。

盒內鋪著深藍色絲絨,整齊排列著十二個透明小瓶,每個瓶中都裝著不同的種子。瓶身上用工整的小楷標註著:\"聽風草\"、\"迴音麥\"、\"和聲稻\"......

小雨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瓶\"聽風草\"種子:\"這些種子真的會說話嗎?\"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李老師拄著柺杖走進來,臉上帶著懷念的笑容,\"晚亭當年最喜歡研究植物聲學。她說每顆種子都記得大地的歌聲。\"

第一次田野聲景勘探選在江南的稻田。初夏的微風中,稻浪泛起層層綠波。團隊在田埂上架設好裝置,開始記錄自然界的和聲。

\"聽,\"小雨突然豎起手指,\"稻田裡有節奏的聲音!\"

席小然調整著麥克風角度:\"是稻葉摩擦的聲響,像不像在打拍子?\"

老農笑著走過來:\"小姑娘耳朵真靈。我們這兒的老話說,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聽熱鬧。\"

林雨晴若有所思:\"或許植物真的在用聲音交流。母親筆記裡提到過,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會發出特定頻率的振動。\"

團隊開始系統記錄各種作物的聲景特徵。他們發現秧苗期的水稻發出細微的顫音,抽穗時的麥田響起清脆的碰撞聲,成熟期的稻浪則奏出沉厚的和聲。

最令人驚喜的發現來自一片古茶園。當小雨用特製的音訊裝置播放傳統茶歌時,茶樹葉片竟然以特定的頻率振動回應。

\"太神奇了!\"小雨激動地記錄著資料,\"它們好像在跟著唱歌。\"

茶農點點頭:\"老輩人採茶時本來就要唱山歌。說是唱歌的茶葉更香,原來真有道理。\"

回到工作室,大家圍坐在實驗臺前分析採集的資料。席小然展示聲波圖譜:\"看,植物對不同頻率的聲音反應截然不同。某些頻率能促進生長,另一些頻率卻會抑制發育。\"

\"這就是母親說的'綠色交響'吧。\"林雨晴輕輕搖晃一個種子瓶,\"她在筆記裡寫道,每顆種子裡都藏著自然的樂譜。\"

小雨突發奇想:\"那我們能不能創作一首'植物生長交響曲',用聲音幫助農作物長得更好?\"

這個想法讓團隊興奮起來。他們開始嘗試用聲波技術輔助農業生產。在試驗田裡,播放特定聲波的水稻明顯比對照組長得更茁壯。

老農看著試驗田裡的稻穗,不可思議地搖頭:\"我種了一輩子地,從沒想過莊稼也愛聽音樂。\"

最成功的應用來自一個大棚蔬菜基地。團隊根據不同蔬菜的聲景特徵,設計出個性化的\"生長伴奏\"。播放著特定聲波的西紅柿長得又大又紅,黃瓜的產量也顯著提高。

\"這比化肥還管用!\"菜農高興地說,\"而且種出來的菜味道特別好。\"

聲景農業的理念很快傳播開來。農業大學邀請團隊合作研究,農業部門開始推廣聲景種植技術,甚至國際糧農組織都來考察學習。

在一次國際農業論壇上,小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展示研究成果:\"植物不是被動地生長,它們一直在用聲音與外界交流。我們的工作只是學會了傾聽和回應。\"

論壇結束後,一位非洲農業專家找到小雨:\"在我們的部落裡,老人播種時都會唱歌。原來這不僅是傳統,更是科學。\"

現在,當你走進那些採用聲景技術的農場,會看到田間分佈著精緻的聲波發射器。農民們會笑著說:\"我們在給莊稼聽音樂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