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不離婚後,冷麵軍少強制愛

第334章 種子

洗漱時,她注意到浴室水龍頭的滴水聲有些異常。“滴答...滴答...”她取出隨身聲波記錄儀,“頻率比標準值高了0.5赫茲,可能是水壓變化。”她在日常記錄本上記下這個發現,“得提醒後勤部檢查水管。”

六點整,她準時來到母親的桐木盒子前。今天她播放的是母親最愛的《晨露交響曲》片段。當聲波頻率達到某個特定值時,盒蓋上的聲波紋路泛起微光,彷彿在回應。“媽媽,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地脈聲波與作物生長的關係。”她輕聲說著,手指輕撫過那些精緻的雕刻。

早餐時,她一邊喝著聲波培育的菊花茶,一邊審閱昨晚的監測報告。“有趣...”她注意到古茶園夜間的聲波交流比前天增強了15%,“小雨,今天重點監測茶樹間的次聲波傳導。”

上午八點,團隊晨會。小雨興奮地彙報:“林老師,我們監測到水稻在授粉期會發出特殊頻率!”席小然補充道:“這種‘邀請頻率’能吸引更多傳粉昆蟲,效率比人工授粉提高40%。”

李老師拄著柺杖走來,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晚亭當年就猜想植物會主動邀請傳粉者,現在終於被你們證實了。”

林雨晴立即調整計劃:“小然,請優先分析這種頻率的諧波結構。小雨,準備不同作物的交叉授粉實驗。”她轉向李老師,“老師,您能給我們講講母親當年是怎麼發現這個現象的嗎?”

實驗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在聲波實驗室,她小心調節著“和聲稻”的成長頻率。“今天試試加入微風頻率,”她對助手說,“要模仿自然環境下風的隨機性。”

突然,警報輕聲響起。“地脈聲波異常,”監控屏顯示,“3號試驗區出現不明頻率干擾。”她立即帶隊趕往現場。

在試驗田邊,他們發現一群孩子正在田埂上吹竹笛玩耍。林雨晴不僅沒生氣,反而眼睛一亮:“請繼續吹奏!讓我們記錄這段頻率。”她驚喜地發現,這段即興笛聲恰好與作物當下的生長需求吻合。

午休時,她喜歡在試驗田邊的老槐樹下小憩。今天她帶來新合成的聲波,模仿母親筆記中描述的“夏午交響”——蟬鳴、微風、樹葉摩挲的和諧振動。監測儀顯示,周圍的作物對此反應特別積極。

“看來植物也喜歡午休音樂。”她微笑著記錄下這個發現。

下午是野外考察時間。她來到郊外的聲波農場,這裡正在試驗“多維聲波種植”模式。農場主老張遠遠揮手:“林老師,快來聽!這些西紅柿今天的‘歌聲’特別歡快!”

她蹲下身,將地聽器輕輕貼在西紅柿莖幹上。“確實,”她眼睛發亮,“果實的糖分積累聲波特徵很明顯,新聲波配方起作用了。”

回程途中,她接到國際聲波農業協會的視訊會議邀請。螢幕上出現不同時區的面孔,她流利用英語分享最新發現:“我們認為聲波農業的下一個突破在於個性化聲波處方...”

傍晚回到工作室,她先檢查各地監測站的資料。突然,她注意到北極站發來的異常資料:“地脈聲波出現季節性變化,比往年提前了7天。”

她立即召集團隊:“這可能是氣候變化的早期訊號。需要調整北方試驗區的聲波方案,幫助作物適應這種變化。”

晚餐時,她用聲波培育的食材烹飪了“和聲稻”米飯配“迴音麥”麵包。咀嚼時,她注意到米飯質感特別Q彈:“看來昨天的雨滴頻率起了作用。”

夜間是她整理母親筆記的專屬時間。今天她發現一頁夾在筆記中的舊照片,背面是母親的筆跡:“1985年立春,第一次記錄到種子破土的聲波頻率。”照片上年輕的母親正專注地調整老式聲波裝置。

“原來母親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她輕聲自語,小心地將照片掃描存檔。

睡前,她照例來到母親的紀念園。今夜有雨,她錄製了雨滴敲打不同植物的聲音。“媽媽,您聽,這是您最愛的雨夜交響曲。”她播放著錄製的聲音,周圍的竹林發出沙沙的回應。

回到臥室,她在日記本上寫道:“今日最驚喜的發現——兒童即興演奏的聲波竟與作物需求高度契合。或許聲波農業的未來不在於精密計算,而在於迴歸自然與本真。”

最後,她設定好夜間聲波程式:前半夜播放促進生長的頻率,後半夜轉為修復再生的頻率,凌晨時分則是一段模仿自然寧靜的空白間隔。

在如同大地呼吸般的聲波中,她漸漸入睡。監測儀顯示,她的腦波頻率與窗外作物的聲波振動漸漸同步,彷彿人與自然在進行著無聲的對話。

第二天清晨,林雨晴比平時早了半小時醒來。昨夜的一場雨讓空氣格外清新,她決定先去試驗田走走。穿上雨靴,披上母親留下的舊雨衣,她輕輕推開工作室的後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