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犯事並未公審,公主畢竟是皇家人,所以,知道駙馬犯案實情的並不多。
長公主看著女兒終日鬱鬱寡歡,心裡難受。
女兒心善,對下人一直都很好,但卻沒有發現自己的大丫鬟連線出事。直到碧珠她發現碧珠遇險,雖然她極力阻攔,可是也沒有將碧珠救下來。因為自責,她現在都不願讓丫鬟貼身伺候。
長公主想起白棠說過,女兒與她曾相約去義診,便想著讓女兒有些事情做,興許就沒那麼難受了。只是想起沈府這兩日也不安省,有些猶豫。
公主府的事情未在京城引起熱議,除了大理寺辦案低調,還得感謝沈君安沈尚書的貢獻。
上次沈君安冒領製冰功勞的事情,因為沈慕冉確實當堂製出了冰,雖然成色不好,但是功過相抵,既沒有沒有責罰沈君安,也沒有給予獎賞。
俗話說,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一般人一而再的因為醜事出名,都會夾緊尾巴做人,他非不。上躥下跳的給杜宏其辦拜師宴。
翰林院的學士於志苼之前就聽過關於杜宏其的很多傳聞,也聽到上林學院的夫子數次誇獎杜宏其,他想著自己只要稍加指點,日後便有了個得意門生。而且還能讓戶部尚書欠自己一份人情,怎麼算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只是不曾想,自己的一世英名都毀在了拜師宴上。
他為了給自己造勢,宴會之前沒少在各種場合誇讚杜宏其。不曾想,之前誇的有多漂亮,事後打臉就有多響亮。
那日,沈君安備了厚禮,帶著杜宏其大張旗鼓的去於府拜師,於志苼對此次拜師宴很是看重,請了不少同僚來見證。前面一切都挺順利,後來有大人提議讓杜宏其當場以師為題作詩,那杜宏其自詡才識過人,思索良久做出的詩句、句,讓人大跌眼鏡。
面對眾人的質疑,沈君安解釋是因為杜宏其緊張,發揮失常,。故而,拿出他之前所寫的文章,供大家點評。
那文章一經拿出,果然深受眾人誇讚,只是牛大人就其中一個觀點提出了些許疑問,這杜宏其聽過後,回答的雞同鴨講,連自己文章中的觀點都給推翻了。一時間,大家都對文章的出處產生懷疑。
就這樣的學識,真的能寫出如此精妙的文章?
越是深聊,眾人對杜宏其的學識越是懷疑,繼而,眾人對沈君安這個極力推薦的人,和高調收徒的於志苼都眼露鄙夷。更有於大人的對頭趁機落井下石,說:“看來於大人的學識也有待商榷,真是不知道當年於大人的狀元郎是怎麼來的?”
於志苼邀請人來,本來就是顯擺的,不曾想自己成了出醜的那個,將怨氣都發在沈君安身上。兩人相互埋怨指責,後來一言不合,居然打起來了。
最後杜宏其的拜師宴,自然沒有成功。但是沈君安卻再次成功出名,又一次成為了上京城的熱門談資。
眾人不知後續,白棠和沈家兄弟幾人卻知道。沈君安事後去了青衣巷,葉冉春老調重彈,又是哭又是將責任歸結在自己身上,只是這次沈君安沒了往日的心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