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定當竭盡全力,把課上好。”張曉說道。
“也不是要這麼要緊。常洛現在也不是太子,你就講些東西,讓他聽得懂就好。對了,朕還有一事不明,你為何把那個帖木兒國、奧斯曼國都叫做帝國?”皇帝問道。
“稟陛下,這個帝國二字,只是臣對於一些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國家的一個稱呼。不過帖木兒國、奧斯曼國被稱為帝國,這兩個國確實有一些帝統。”張曉說道。
“哦,那你慢慢說來,朕聽一聽。”皇帝說道。
“美洲乃是土著所居,暫且不論。方今世界,能被稱為帝國的,那就是羅馬皇帝、波斯皇帝、天竺皇帝。帖木兒興起於撒馬爾罕,佔據了波斯故地,所以稱為帝國也不算過分。巴布林和其子孫稱霸天竺,雖然沒有全據天竺故地,但也在開疆拓土之中,稱為帝國也勉勉強強。奧斯曼國本是突厥分支,建國百年,國勢日強,昔日後漢曾盛讚東羅馬,號為大秦,然奧斯曼攻克東羅馬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也自號羅馬帝國,如今仍在不斷擴張,稱為奧斯曼帝國也不算過分。”張曉解釋道。
“也是,這幾個國家不強的話,也沒理由被列進你的《大國崛起》裡了。不過這帖木兒昔日滅國無數,還詐稱小邦之主,用了一個駙馬的名號給我大明朝貢,也是頗為奇怪了。”皇帝感慨道。
“帖木兒雖然武功赫赫,畢竟出身不正,說白了還是察合臺汗國的亂臣賊子,他當時主要是向西用兵,也是怕東察合臺國的國君聯合大明,趁他主力外出國都空虛之時攻打他,所以也就先對我大明委曲求全。”張曉分析道。
“對了,朕還想起一件事,之前你說要講倭國人情民風的《菊與刀》,後面可有接著寫嗎?”皇帝問道。
“稟陛下,《菊與刀》確實還在寫,不過其他事務比較多,未能專心寫這本書,寫出來的稿子也是不甚滿意,所以還在邊寫邊改。”張曉解釋說。
“沒事,張曉你好好寫,這倭國人到底啥品行,到時候打一仗起來就懂了,你也不用著急。”皇帝說道。
……
次日,張曉提前來到了上課的宮殿準備上課。第一堂課是董其昌在上,董其昌教的是經學還有書法。短暫課間休息之後,張曉就要接著上第二節了。
等了一會兒,董其昌講完了課,從講堂裡面出來,看到張曉在,也是匆匆行了個禮就走了。
張曉再檢查了自己的上課裝備,深吸了一口氣,走進了講堂之中。
“殿下,臣乃翰林院侍讀學士張曉,奉皇命給陛下講授數學和雜學。”張曉向皇長子行禮道。
“先生請起,張先生乃是老師,我乃是學生,日後不必行此禮。”皇長子客氣說道。
“多謝殿下,臣今日先給殿下講講帖木兒的故事,後面再講算數之學。”張曉說道,一邊拿出了自己準備好的教材,遞給了皇長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