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抄公

第101章 《大明時報》的編寫分工

“呂先生,振之賢弟,接下來幾天又要忙了。對了振之,你在丁家書局那邊還有什麼活嗎?計劃什麼時候回家?”張曉問向呂章和李之藻。

“張侍讀,李某不回家了。張侍讀教給我這麼多東西,讓李某漲了這麼多見識,沒有收李某的束脩就算了,還給我這麼多銀兩。張侍讀有什麼要忙的,都可以吩咐給李某。”李之藻回答說。

“如此也好,那振之老弟你就安心留在京城,科舉應試也不能落下,我會給你安排的。”

“多謝張侍讀。”

“陛下同意試著辦報了,兩位這幾日就幫我一起寫好稿子。主要還是我來親自操刀,不過也需要兩位幫忙潤色增補一番。要是正式印出去了,就不知道要印多少份了,少的話幾百份,多的話幾千幾萬份也不是不可能。要是寫的東西出了什麼紕漏,那就麻煩大了。”張曉把辦報的方案遞給了兩人。

“張侍讀,那我們主要還是寫這個專報對吧,普刊的話只是一個格物版塊。”李之藻問道。

“是的,格物版塊我就講講美洲的幾種糧食作物,還有外形比較奇特的幾種動物就好。兩位還是主要幫忙專報一事。這個朝鮮之役的專報,不只是要講平壤之役,還要把來龍去脈都講講,把朝鮮還有倭國的歷史地理也大致講講,畢竟好多老百姓甚至是官吏現在也還不知道倭國在哪個方向。對於朝廷為什麼要打這一仗,也不一定很能瞭解,所以這一塊的資料,要寫的深入淺出,既要把事情講明白,還不能講深奧。”

“學生雖然才學不如振之,也要幫張侍讀辦好這個差事。”呂章說道。

“這樣,大稿子我先寫著。你們兩位就負責找一找朝鮮、倭國在史書裡面的記載,朝鮮自不必說,倭國從《三國志》《後漢書》開始也有專門篇章記載了。其他筆記小說等雜書裡面記載兩國的,你們也都先找一找。當然,針對朝鮮和倭國,我也是寫了幾本書。我寫的也不一定全都那麼準確,你們也可以作為參考。看看哪些是有必要放在專刊裡面的,要放多少字在裡面,要如何裁剪。你們就先弄,弄好了再給我看看。”張曉就這樣把任務分辦了下去。

兩人得令,開始去翻故紙堆了。

張曉也開始親自操刀寫起平壤之戰來。

原始的戰報張曉已經看過了,而且自己也提前看過劇本,雖然跟原來時空的平壤之戰肯定已經不一樣了,不過應該還是大抵不差。張曉就照著那一份塘報還有後世史書的一些記載,就可以發揮了。畢竟宣傳文字,肯定不可能和戰場真實一模一樣,能夠鼓舞軍心民心,那就是好文章了。

“倭國對朝鮮早有覬覦之心,攻入朝鮮之後,其禽獸之行更是暴露無遺。朝鮮百姓生活本就不算富足,但是倭人還是肆意燒殺搶掠,朝鮮百姓四處逃散,凍餓而亡者不可勝數。一旦遇到抵抗,更是屠城燒村,無惡不作。攻入朝鮮王京以後,更是毀壞朝鮮宗廟,發掘朝鮮王陵,種種暴行,實在是罄竹難書。”

“我軍前鋒不幸陷入倭寇圍困之後,倭軍更是氣焰囂張,倭國關白豐臣秀吉更是下令給倭軍諸將,拿下朝鮮全境以後就要打過鴨綠江,入侵大明朝。正當倭寇囂張跋扈之際,陛下派遣的大軍終於抵達了朝鮮。佔領朝鮮北邊的倭軍不敢抵擋我軍天威,一路潰敗,在倭將小西行長的帶領下龜縮在平壤裡,妄圖死守城池拖延我軍進攻步伐,等待援軍到來。”

“但是我軍主帥李如松將軍不會給倭寇喘息之機,抵達平壤城後,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平壤城發起總攻。炮火齊飛,倭人被炸死炸傷無數,不敢守在城牆。我軍諸位將領親自衝鋒先登,倭人慌不擇路,死傷無數,更有數千倭軍慌不擇路試圖橫渡大同江而逃,無一成功,反而淹死無數,賊將小西行長僅以身免。如今我大軍已光復朝鮮北境,我大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朝鮮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