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抄公

第124章 兩軍合力

“流言要想造成功,那就要對倭國的歷史有充分了解。文華,我那本《人間五十年》你看的怎麼樣?”張曉問道

“東家的這本書我已經看過多遍了,也算是熟讀了。特別是裡面談及豐臣秀吉起家的部分,學生更是反覆誦讀。”

“好,既然你說你熟讀此書,那我考校一下你。對於豐臣秀吉,他最怕的人是誰,我是說在倭國國內的。”

“應該就是那些所謂的前朝餘孽,比如織田家、足利家、北條家的殘餘勢力,還有倭國那個大權旁落的天王或者說山城君想要親政搞事情?”

“還有嗎?你再想想。”

“還有現在臣服於豐臣秀吉,但是實力還比較強大的那些諸侯?”

“沒錯,就比如德川家康的德川家,還有毛利家、伊達家等諸侯。特別是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並沒有在戰場上打敗德川家康,最後德川家康是看豐臣秀吉實力過大,不得不先屈從於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只是名義上統一了倭國,靠著戰勝之威還能威懾這些諸侯,但是現在倭國的在朝鮮的大軍連遭失敗,在朝鮮進退維谷。要是我軍再打贏幾場仗,倭國內部各派的實力對比就要徹底失衡了,到時候把一些流言傳到倭國的大軍甚至讓流言跨海傳到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本人的耳中,那流言的效果就大了。而且就算是豐臣秀吉的嫡系,他們內部也不是一團和氣的,一旦他們軍心動搖,我軍勝利的把握就更大了。”

“東家這個主意高明。”

“陰謀詭計而已。要是豐臣秀吉肯承認失敗,痛痛快快退出朝鮮,朝廷還是願意給倭國封貢的。只是我看倭國是不會甘心失敗的,所謂的和議只是拖延之計。他們一日不撤出朝鮮,就要承受大明的怒火。豐臣秀吉要是再執迷不悟,流言就要成為預言了,我這也是在好心提醒他。”

“東家仁義。”

“好了,我這裡寫了一封信,你幫我遞給李提督吧。看他那邊意見如何。”

“學生遵命。”

呂章接過信,匆匆往提督府趕去。

提督府內,李如松看著張曉的信,陷入了沉思。

“提督何事如此發愁,可否讓卑職參詳一二?”參謀李應試問道。

“張侍讀寫信給我,說他想去參觀朝鮮重建的軍隊,讓我也一起去看看,說朝鮮君臣也會參加。張侍讀此舉,是想說和我和柳相的關係?”

“屬下以為,張侍讀要說和的不只是將軍和柳相的關係,也是我大明王師與朝鮮王庭的關係。”

“哦?”

“眼下倭人死守,將軍又不肯硬攻,朝廷肯定就想著把朝鮮的軍隊恢復起來,兩軍一起進攻。所以眼下將軍必須要和朝鮮處理好關係,要不然兩家就不好聯合了。”

“那意思是我要和柳成龍認錯?搞不好朝鮮國王告的狀都報到皇帝那裡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