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準備何時收徒?”柳易對於嶽不群的回答並不意外。
過來休假、放鬆的嶽不群,為什麼願意開班授課,教授鎮上的平民子弟?
一部分原因是柳易的請求,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授徒啊。
以自己的親自行動,教導呂輕侯。讓其重新找到讀書識字的意義,不因科考落榜而失去信心。
雖然真相不怎麼好聽,但事實上來說,所有鎮上孩子學到的東西、收穫,對嶽不群來說,都不及呂輕侯的覺醒來的重要。
但你能說,嶽不群的行為,不是大善嗎?
誰敢在鎮上說岳不群一個不好,鎮子上的九成人都得噴他幾句。
嶽不群一家,可是頂好的大善人,容不得汙衊。
所以啊,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十天後吧,三月二十八。”
“那天是什麼黃道吉日嗎?”柳易掐算了一下,發現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於是開口問道。
“我說他是好日子,就是好日子。”嶽不群霸氣的說道。
“......”
“大辦?還是從簡?”
“這方世界,既然留給其他宗派歷練,便不要影響他們。在這七俠鎮張羅一下即可。”
......
“飛虎,各家掌櫃,公門中人,鄰里鄉親,通知到位。”
“小白,拜師禮所需的一應物件,準備齊全。”
“金飛,你們兄弟幾個,看好天氣變化,十天後,務必萬里無雲,太陽高照,春風和煦。”
“金雪,去通知雲亭和靈珊他們。”
.....
萬曆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上午。
同福客棧和有間茶館都是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往來賓客絡繹不絕。
今日,是有間茶館的嶽先生收同福客棧呂輕侯為弟子的日子。
要說這兩人,在鎮上都不是無名之輩。
嶽先生就不用說了,教書育人,為人啟蒙,不收一分銀錢,可謂是善之善者。
而那呂輕侯,何許人也?
只要是本地人都知道,這呂家當年也是七俠鎮上的高門大戶,前朝知府的後人。
呂輕侯小時候乃是有名的神童,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前十年可謂是順風順水,眼看著就要重振家業。
然而自打十幾歲中了秀才後,多年屢試不中,消耗光了家產。
二十五歲時窮困潦倒,把祖傳的尚儒客棧都賣了。
離的近的鄰居更是知曉,如今的呂輕侯,就在這同福客棧當一個帳房先生。
呂家不是沒有古舊門生,交好之家,只是以呂輕侯此前的樣子,實在是有些難以扶持。
這幾年隨著同福客棧的興盛,有間茶館的火熱,呂輕侯與嶽不群的關係也被眾人看在眼裡,明眼人都知道,嶽不群非尋常的讀書人,必定大有來頭。呂輕侯與嶽不群交好,以後必定前途無量。
於是呂家的古舊門生也與呂輕侯多了些許聯絡,這也是人之常情。
要知道婁知縣,可也時不時前往有間茶館坐一坐,與嶽不群聊一聊呢。
為了表示對拜師儀式的重視,七俠鎮上最興旺的兩家店鋪,也展示出了應有的氣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