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侄,裡面請。”
褚青雲趙四海於滙豐酒樓門口將柳易迎進去,兩人上了二樓,進入包間,包間裡的幾人趕忙起身。
趙四海將房間裡的人逐一給柳易做了介紹,雙方見過禮之後,便正式開席,邊吃邊聊。
在座的也不是外人,分別是福威鏢局聯盟的鏢頭,滙豐書局的掌櫃,江湖小報的管事,三人分別負責江湖小報的運輸,印刷,銷售,算是趙四海在此的班底。
雖然三人都有各自的歸屬,但在不涉及內部利益的情況下,都是一致對外的,是一個以華山派為首的緊密團體。
江湖小報的管事,按理說應該由趙四海兼任。
最初運轉之時,也確實如此,三派弟子任各地管事,統籌一地事務。
但在江湖小報逐漸擴大市場後,三派弟子都反饋事務太多,又要為安全保駕護航,又要負責實際銷售業務,實在影響個人練武。
而且很多人其實並不熱衷於賺錢,只因為門派任務,才參與此事,切實影響了部分割槽域報紙的銷售。
三派就此事溝通後,決定將負責江湖小報之事的人手,徹底分割出來,組成江湖小報辦事處,專門負責江湖小報的運轉。
並且給了足夠的自主權,可自行招錄或尋找各地負責銷售事務的管事,盈利所得,除了上交給三教的分紅,都作為負責人員的獎金和江湖小報的發展資金。
這也是江湖小報第一次大的人員架構變動,自那之後,江湖小報與各地的地頭蛇合作,四處開花,真正覆蓋了大部分人口密集的城市。
此舉既啟用了江湖小報的活力,又將三派之人從雜事中解放出來,自此只負責監管和武力保駕護航。在地方上形成了一監事、三主管的架構。
因為這種改革,讓不少人賺到了錢,也就更用心的發展江湖小報。
如今江湖小報早就推出了新的不同板塊和不同內容傾向的報紙,也開設了區域性報紙。
比如在人口稠密的各省、各府、發行當地的簡報。
因為距離短,時效性極強。極少數地方甚至可做到昨天的事,今天見報。
江湖小報成了吸金利器,自然也不是沒有人眼紅。官面上、江湖中,各方勢力都想插一手。
但官面的勢力都被武當少林擋了回去。江湖中的勢力畏懼少林武當的名頭,也不敢對這兩家動手。
眾人的目光,就集中在軟柿子華山派身上。
這也是為何,華山派當初那麼被針對的原因。
誰讓大家都覺得,華山派是靠上了武當少林混飯吃呢。
不少勢力都是這個心態,你都沒落的門派了,都成了夫妻店,還想上桌吃大菜?
你華山配嗎?呸。
但各方勢力的試探、伸出來的爪子,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充分證明了,華山不僅能吃,還能上桌吃。
一眾暗中出手之人,不僅沒能達成目的,反而還成就了紫霞真人和迴風劍客的威名。
華山派拿的這份紅利,是人血染出來的紅,是硬生生的打出來的利。
當然,華山也不是沒有損失,嶽不群初次祭祖時的四十來位二代弟子,如今還健全的只有三十五人了。
就那一年裡,華山弟子院多了三位教習,後山的陵園多了兩座新墳。
也是因此,柳易行事變得更加謹慎,更迫切的想提高眾人的實力。
生於江湖,死於江湖,很正常,但柳易希望更多人活著。
正因為這些人願意為華山戰死,才更應該活著。
不過華山的實力,卻讓少林武當的打算落了空,只能老老實實合作。
少林武當,當初為何願意與華山合作?
一是嶽不群師徒的實力鎮住了方正和沖虛,令二人不敢輕舉妄動;又同為名門大派之人,有合作基礎。
二則是這種賺錢的生意,不是你華山牽頭做事,就能吃的到利潤的。有命賺錢,得有命花錢。
方正和沖虛的做法很好理解,你華山想搭兩家的順風車?那就上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