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芬抱著那袋沉甸甸的豆子,雙臂不住地發抖。豆子足有百十來斤,壓得她佝僂著腰,活像只煮熟的蝦米。她想把袋子扔了,又捨不得這些金燦燦的糧食;想繼續撒潑,卻在全村人刀子般的目光下抬不起頭來。
\"娘,我幫您拿回去吧。\"趙建國硬著頭皮上前,伸手要接袋子。
\"滾開!\"趙桂芬一嗓子吼得兒子一哆嗦,\"現在知道要臉了?\"
她踉踉蹌蹌地往家走,每一步都像踩在燒紅的鐵板上。背後傳來村民們的竊竊私語,每一個字都像針一樣紮在她背上:
\"活該!\"
\"興邦太仁義了...\"
\"這種娘,畜生都不如!\"
趙桂芬的腳步越來越快,最後幾乎是小跑著逃離了曬穀場。那袋豆子越來越沉,勒得她手指發白,但她死活不肯鬆手——這可是實打實的糧食啊!
次日清晨,縣裡的報紙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十里八鄉。頭版赫然印著趙興邦站在豆田前的照片,標題是《鹽鹼地裡種出金豆子的年輕人——記農業先鋒趙興邦的奮鬥歷程》。文中詳細記述了他如何改良鹽鹼地,如何帶領村民致富,當然,也隱晦地提到了那個\"不理解兒子事業的母親\"。
報紙詳細記述了他改良鹽鹼地的艱辛歷程,以及趙家如何刻薄對待這個最有出息的兒子。
\"快看!興邦上報紙了!\"
\"嘖嘖,趙家這下可出名了...\"
\"活該!那麼好的兒子不當人看!\"
叫賣聲在縣城的大街小巷迴盪。不到中午,趙家村的代銷點就賣光了所有報紙。村長特意讓人用漿糊把報紙貼在村委會門口的黑板上,供全村人觀看。
趙東海躲在屋裡不敢出門,趙建國和媳婦則灰溜溜地去地裡幹活,頭都不敢抬。村裡孩子們編了順口溜,追在他們身後唱:\"趙家偏心眼,活該丟大臉!\"
當然,對於趙興邦來說,他更關注自己手下的工作。
趙興邦一早來到村委會,手裡攥著那份還散發著油墨香的報紙。村長趙德柱笑呵呵地迎上來,手裡拿著厚厚一疊合同。
\"興邦啊,都按你說的準備好了!\"趙德柱拍了拍合同,\"村裡剩下的三十畝鹽鹼地,全部按每畝二十元的價格租給你,租期十年!\"
趙興邦仔細翻閱著合同,確認無誤後鄭重地簽下名字。有了縣裡的支援和這次事件帶來的正面影響,他的計劃終於可以全面展開了。
\"對了,\"趙德柱壓低聲音,\"昨天那事之後,趙家那幾個徹底蔫了。趙東海今早見了我,頭都快低到褲襠裡去了!\"
趙興邦只是笑笑,沒有接話。他現在的注意力全在空間裡那個新解鎖的牧場上。自從發現靈泉水對動物也有奇效後,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已經在他腦海中成形。
回到家,趙興邦藉口去河邊轉轉,找了個僻靜處進入神農空間。眼前的景象讓他眼前一亮——幾天前放進去的那幾只小雞,如今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