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這個海東清,是天才,這件事兒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還是罕見的絕世天才。”
姜水生的語氣仍舊很平淡,緊接著他又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但是,洞潛不一樣。我寧可教一個天賦差一點的人,也不願意去教天才。”
“為什麼?”
長毛疑惑不解。
世界上哪有老師不喜歡教學的快學得好的學生啊!
“因為,洞潛,對於天賦的需求不一樣!”
姜水生的表情終於認真了起來。
“有的運動看力量,有的則是速度,還有的是平衡,或者反應,但是這些,在潛水這裡通通都不重要。”
“那什麼是重要的?”
“絕對的沉穩!”
姜水生說道,隨後反問。
“我們這些年,見過那些,二十歲出頭,就那下到一百米甚至兩百米左右的人還少麼?可他們的結局呢?”
眾人此時不說話了。
因為他們心裡都明白,這些人大部分要麼是溺亡在水裡,要麼是因為減壓做的不好,得了減壓病,再也不下水了。
“這些年,光是我和我師父撈上來的屍體,已經有個二三十具了吧?如果他們自知天賦不好,還會去下到這麼深麼?”
姜水生反問道。
“反而是那些愚笨的人,學的慢一些的人,活到了最後。”
“另外,越是天賦異稟的人,在內心裡,就越容易不聽指揮,看不起別人!但洞潛,是一項考驗團隊意識與默契的運動,這種人是最難溝通的。”
姜水生接著說道。
眾人相互看了幾眼,雖然他的話說的有些嚴重,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年潛水的精力,好像確實是這樣的。
洞潛,這項運動,與其餘極限運動區別很大。
首要天賦,是規則與紀律性,其次高壓環境下的情緒控制,其次則是風險預判與決策力。
最後,才輪到所謂的身體天賦,諸如代謝控制,浮力控制,空間導航能力等等。
這是一項心理遠遠大於生理的運動!
......
經過了兩天自己在家走鋼絲的訓練,林清發覺,走鋼絲是一項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的運動。
簡單是因為無外乎就那兩個動作要領。
一,重心調節。握住平衡杆,根據風向和鋼絲擺動,用杆的槓桿原理快速補償失衡。
雖然在平地上練習風很小,但天賦強如林清加上系統的平衡能力加持,甚至已經可以透過主動失衡來模擬強風狀態,身體先動,隨後杆子再反向微調。一天練上六七個小時,兩三天,就已經形成肌肉記憶了。
二,步伐和核心的穩定性。腳尖向前,以半步距離交替移動,腳掌始終緊貼鋼絲,避免抬腳過高。
這一點對於林清更是如吃飯喝水一般輕鬆,無外乎保持背部核心發力,儘量減少上半身的晃動。
但是,難點就在於,兩個字‘專注’,要極度的專注,摒棄一切外界因素。
對於常人來說,這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林清是一名專業的極限運動員,五感格外發達,尤其是被系統強化的聽覺。
別人聽的見的聲音他聽的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他也聽的見!
這怎麼玩!
這不是反向外掛麼!
另外,林清作為一個有兩世記憶的人,心思格外的重,如果是高速,高負荷的運動還可以幫助他集中精力,但是走鋼絲,就是直著走,沒有什麼體能力量要求,想靜下心來可太難了。
而且,更讓林清絕望的一點是,他越在意自己能否靜下來,自己的心反而越不靜。
甚至發展到後來,他每次走上鋼絲,腦海裡都在瘋狂運轉,反覆思考。
“我的心到底靜下來沒有?”
靜心對他來說,反而成為了另外一種心理負擔。
不行,不能這麼練。
林清扔下手中的平衡杆,眉頭緊皺。
現在,已經是屬於反向練習了,越練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