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靠極限運動來續命

第146章 無聲世界

“咕嘟咕嘟咕嘟......”

一串串的氣泡從林清嘴中吐出。

此時,身在林清身邊的長毛對著林清將大拇指豎起。

意思是“OK麼?”

看到長毛這個動作,林清的第一反應是比一個OK的手勢來回應。

但隨即,林清馬上反應了過來。

不對!姜水生教過自己,潛水員國際手語溝通通用準則中,並沒有這個手勢!

林清同樣豎起右手一根大拇指。

這個動作除了有詢問的含義,還有表示自己的情況一切正常的意思!

使用正確的手語溝通一直是多人協同潛水中的重中之重。

姜水生告訴自己,因為手勢問題,在潛水作業中死過不少潛水員。

比如,豎起三根手指的OK手勢在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代表著“肛門”含義,在和中東地區的潛水員合作時作出這個手勢有明確的侮辱性含義。

再比如,在某些國家中,換氣瓶的手勢和別的國家中原路返回的手勢一樣。

所以在20年前,由美利堅的“巔峰”組織牽頭,規範了國際潛水員的手語。

除了簡單的表示方向之外,切換氣瓶,調整浮力,減壓停留等等都有標準化的規範動作。

交流溝通時,萬萬不可出錯!

看到林清的反應,長毛絲毫不意外。

他伸出右手食指向下指了指,意思是繼續下潛,林清作出同樣的手勢表示回應。

15米......20米......

好舒服!一種莫名的舒適感傳來。

究其原因,是因為環境越來越安靜。

在被系統強制提升了聽力之後,林清的聽力發達到可以聽見常人難以察覺的細微聲音。

雖然在極限運動中,這個技能堪稱神技,但想求一份安靜卻難上加難。

而在二十米的水下,一切聲波都隨著水傳導擴散開來。

林清終於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他也第一次感覺到,安靜,竟然是這麼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

除了深度加深,越來越安靜之外,水溫也越來越低。

儘管這次下潛林清穿著乾式潛水服,但寒意還是不可阻擋的向林清襲來。

在進入水池之前,林清本以為因為水溫的問題,這個季節不適合潛水。

但長毛卻告訴他,其實在洞潛中,冬季是最適合下水的季節,沒有之一。

首先,在冬季,因為氣溫低的原因,各種魚類藻類的數量會大大減少,水下的能見度,也因此得到提升。在洞潛中,能見度就是生命!

其次,別的季節因為降水量與地表氣溫等問題會導致有些較淺的洞穴水溫偏高。

但是,在複雜的喀斯特地貌中,地底的洞穴緊密相連。水流穿插不止,會導致水溫分層。

很可能潛水員剛下水的時候,覺得水溫很高,下潛一段距離後,水溫降低,然而再深一點,水溫可能會不降反升,這一熱一冷一熱來回切換間,就會導致人腦的中樞神經對外界溫度的判斷出現失衡。

此時,林清已經到了水下三十米。

但,也就在此時,林清驚奇的發現,周圍好像明顯變暗了很多!

雖說潛水會隨著深度增加,水下的自然光會越少,但這種斷層式的變暗,則完全違反了自然規律。

差不多了,林清點點頭,對著長毛指了指自己頭上的主燈。

長毛則繼續給林清一個OK的手勢。

“嘎達!”

隨著開關的開啟,一道冷光穿透水底!

在6000流明大功率LED主燈的照耀下,頓時整個水底的環境清晰可見。

而林清,則沒有因為瞬間變亮的環境眯起眼睛。反而在此刻瞪大了雙眼,因為眼前的景象只有兩個字來形容,震撼!

這哪裡是什麼水池,這分明就是一個天窗!

在老李潛水俱樂部的後院,有一個完整的天窗!!!

不,確切的說,是老李潛水俱樂部,是圍繞著這個天窗而建設的!

好大的手筆!

不愧是華夏第一,世界第二的潛水員,能把自己的潛水俱樂部建在一個天窗上!

難怪,難怪就算沒什麼人打理,這個水池的水仍舊清澈透亮。

在地面上看,這就是一個人工開鑿的水池,水池的邊緣甚至鑲嵌有人工仿天然的瓷磚,然而在高亮度頭燈的照耀下,水池下的結構清晰可見。

總深度達到40米的水池內,有著五六個大大小小的洞口,在水池邊緣。

有的洞口,甚至可以容納半個身子。

這個水池,以及不遠處的九頓天窗,甚至整個安市附近的喀斯特地下洞穴,所用的都是一條共同的水系,很有可能順著其中一條暗道,可以游到外面的九頓天窗!

按照林清熱愛冒險的天性,如果不是在深水環境下,高低都想找個洞鑽一下看看,這一條條暗道都通向哪裡。

但林清自己也明白,這純屬作死行為。

畢竟這些暗道都是天然行成,又沒有施工規範可以保證透過一個人。一旦被卡住,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看著林清帶著頭燈,四處張望的樣子,長毛嘴角露出了微笑。

他最喜歡看到的,就是潛水俱樂部裡的新人第一次看到水下洞穴時的表情。

這,就是我們老李潛水俱樂部的含金量!

別人的俱樂部附近可能有個深潛洞穴,而我們,則是在洞穴上有一個俱樂部!

他輕輕拍了拍林清,用雙手比比劃劃,做出了一連串複雜至極的手勢。

如果不是提前商量好,林清此時肯定會發懵。

但現在,他明白,長毛此時此刻在考他。

17乘以6等於多少!

林清心算了一下,比出一個102的手勢。

對面的長毛看了看潛水手錶,從自己問出這個問題開始,林清花了3秒。

嗯......作為體育生來說,這個成績已經不錯了。

繼續下沉!

緊接著,長毛做出繼續下沉的手勢。

剛才的這一個數學小測試,並不是長毛一時興起的惡作劇。

而是在檢測林清是否已經開始氮醉!

雖說在30米的水深,只是氮醉剛剛開始的時候,按照林清逆天的身體素質在這個位置必不可能氮醉。

但作為氣體管理專家,長毛早在林清下水前就已經調整了他的氣瓶。

氮氣分壓遠遠高於正常水平,如果按照正常氧氣瓶來算,林清現在的氣體吸入佔比是水下70米左右的水平。

這就是一個潛水團隊中有一名氣體管理大師的重要性。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用一個僅有四十米深的水池,可以模擬出百米深的氣體環境。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老李潛水隊能有這麼多大神的原因。

看似操作簡單,在灌注氧氣的時候調整含量配比就好,但要問誰敢這麼做,整個華夏潛水圈只有長毛敢!

因為也只有長毛可以保證做到絲毫不差與絕對安全!

林清在長毛的示意下繼續下沉。

此時,他終於感受到了洞潛這項運動在操作上的難度。

那就是浮力控制!

更直白點說,就是平衡。

包括跑酷,走鋼絲,腳踏車,滑板在內,任何地面上的運動,只需要考慮左右兩個方向的平衡,頂多再加上前後兩個方向。

而水肺潛水,則是三百六十度的平衡,要維持在水中的姿態,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角度都不能有偏差。

而且與自由潛可以透過持續的移動保持動態平衡不同,水肺潛水需要穩定的,絕對靜止的平衡。

由於洞穴環境封閉、能見度低且結構複雜,下沉與上浮的失控可能導致碰撞、攪動沉積物或迷失方向,所以能否維持平衡是能否完成水下作業的關鍵。

而維持平衡的難度,也隨著水深的增加變得愈發困難。

就像那天晚上笛子說的,能夠下到200米深和能在200米深的地方進行水下作業,完全是兩回事兒。

要是在水下,只能透過不停移動來保持身體平衡,那除了你的確能下到這個地方之外,什麼都代表不了。

現在僅僅是30米,林清就已經感到困難了。

可想而知,李紫玄可以在水下200米仍舊保持作業狀態,甚至可以安裝引導線,實力是有多麼逆天。

而且,水下平衡並不是單純的由BCD浮力補償器來調節,它只能保證潛水員的上浮和下潛。

乾式潛水服內氣體的控制,呼吸與身體的姿態,都決定了你在水下能否保持自身姿態,能否做出想要的動作。

反正林清現在還沒有氮醉,氣瓶裡的氧氣也足夠,所以長毛也不著急,他靜靜的站在旁邊看著林清緩慢的調整。

無論天賦高低與否,這都是成為一個優秀潛水員的必經之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