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56章 猶可否

潁川,許昌宮。

這座早年作為漢朝最後一位天子居所的皇宮,十分簡陋。

不止規模很小,亭臺樓榭無幾處,就連一座富麗堂皇的正殿都沒有。

如此番天子曹叡東巡、幸許昌宮之時,也並未夜宿在內,而是在城南以氈為殿起居,以及署理政務與接見朝臣等諸事。

故而,在許昌呆了近一個月後,他便厭倦了。

且也必須要歸去洛陽了。

但最大的緣由,並非是許昌宮的狹小。

而是秋七月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懿併力伐蜀的戰役,敗了。

此番伐蜀廟堂、雍涼以及荊襄整整綢繆一歲多的時間;動用了十數萬大軍,徵發了數十萬黎庶服徭役轉運輜重糧秣,分別由曹真走子午谷、司馬懿走東三郡、張郃走褒斜谷以及郭淮與費曜走祁山道,四路並進,帶著誓將漢中郡奪回來的眾志成城,卻迎來了十分諷刺的結果——僅僅兩個月後,雙方主力都沒有正面鏖戰過,作為進攻方的魏軍,便自動罷兵歸來了!

對此,魏國朝野皆以為是敗給了天時。

自八月中旬伊始,整個秦嶺山脈至宛洛一帶,連續下了三十多天的大雨。

諸如漢水、伊水、洛水與大河皆漫過堤岸,而走子午谷的曹真則是迎來了山體滑坡、棧道盡壞的寸步難行。

伴駕在許昌宮的朝臣得悉之後,群起奏請天子曹叡。

聲稱伐蜀之事已不可為,當詔令曹真罷兵,以減少國力的損耗。

天子從諫。

如此,督領主力的曹真都罷兵歸來了,其餘策應作戰的司馬懿等人,自然也就順勢罷兵了。

聲勢浩大的伐蜀戰役,僅有兩處發生了戰鬥。

其一,是被曹真委以先鋒的夏侯霸。

作為伐蜀主力的前驅,夏侯霸行軍十分迅速,引著本部在暴雨連綿之前便穿行了秦嶺山脈,抵達興勢山、紮營在山谷中,眺望蜀屬漢中郡東端成固縣(樂城)的黃金(戍)圍。

蜀軍在外望見其將旗。

小覷他乃是以家世得位的膏粱子弟,又欺他不曾親臨戰事,乃遣兵攻之。

戰事甫一開始,魏軍便不利。

萬幸夏侯霸頗為勇猛,且不顧安危親率部曲在鹿角一線拼死抵抗,終於熬到了後續兵馬趕來解圍。

這場小戰鬥,算是不分勝負吧。

而另一場戰鬥卻沒有發生在漢中郡,而是遠在魏屬的隴右,南安郡的陽谿(溪),且是計劃之外的遭遇戰。

此中緣由,還得從蜀國的地利說起。

對於擁有險固山川的蜀國而言,不管魏國此番來犯兵分幾路,需要戍守的地方也就漢中與武都二郡。

其中,漢中郡乃是蜀相諸葛亮親自駐守。

且還召蜀國另一個託孤重臣李嚴,領兵兩萬趕赴漢中郡協防,如此,武都郡的防務自然就當仁不讓的落在了魏延身上。

在蜀相諸葛亮的排程中,乃是以魏延為將、吳懿為副,合兵約莫七千人走祁山道,至祁山下方的建威戍守點駐防,讓郭淮與費耀這一路兵馬不得南下。

且出於戰略考慮,蜀相諸葛亮還讓魏延西去的時候,可試著聯絡羌中部落。

羌中,並非是一個縣或山谷名稱。

廣泛意義之上,是泛指西羌繁衍生息的區域,隴西全郡以及部分金城郡(後來畫出來的西平郡);而在如今魏蜀爭鋒的時期,則是指隴西郡襄武縣西至河首抱罕的區域。

這一帶盤踞著大大小小的西羌部落。

其中繁衍生息在河首之地的部落首領唐泛,就曾經在蜀國第一次出兵隴右的時候,起兵響應過。

只不過,蜀國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唐泛也被郭淮擊敗。

但他並沒有被殺死,而是帶著殘兵敗將遁入了連綿的高原山谷之中。

若是魏延有機會聯絡上他,將現今魏國雍涼主力皆用於伐蜀的實況告知了,他定會引部落走出山地攻打河首之地、令魏國隴右迎來動盪的。

然而,可惜了。

魏延派出的信使還沒有尋到唐泛,四路伐蜀的魏軍皆罷兵了。

若是尋常將率,對這種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果,是十分欣喜且滿足的,也會順勢引兵歸去了。

但魏延則是不同。

早在劉備雄踞巴蜀稱漢中王、擢拔他為漢中太守的時候,他就曾有過“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之言。

有若如此豪言壯志之人,自是不會滿足空勞一場的。

但他並不是依著軍爭尋常的做法,對罷兵歸去的郭淮與費耀銜尾追擊,趕在魏軍退入天水郡的城池之前與之鏖戰、趁機奪城。

而是深諳“歸師勿遏”的兵法精髓,以雙方還沒有鏖戰魏軍便自動罷兵,兵將士氣無損,斷定彼等歸去之途也必然井然有序、陣列森嚴,甚至還有可能設下伏兵。

故而,他另闢蹊徑、劍走偏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