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73章 篤定

無獨有偶。

曹休鎮守在淮南之際,從徵東大將軍升遷為大司馬的戰功就是引兵攻破皖城、斬殺守將審德;且在這一戰中江東同樣是甫一得悉了訊息便遣兵來救,但無改救援不及的結局。

讓夏侯惠無法給予答覆的,乃是以他一個區區偏將軍的職位,是無法對偷襲皖城這種戰事做出決策的;更不是他如今還沒有組建完畢的、區區兩千士卒的本部,能夠單獨執行的。

至於,以魏國如今在淮南的兵力,即使奪下大別山脈南麓谷地後,也很難守禦住江東反撲的實情嘛~

很好解決。

一者,可以將弋陽與安豐二郡的守備兵馬轉來駐守即可。

蓋因魏國得了皖城這一帶的谷地後,江東就不會冒著後路被截斷的危險兵犯弋陽與安豐二郡了,甚至從巢湖上岸侵擾六安都不敢了!

另一,則是魏國沒有足夠的兵力駐守,那就破城虜民而歸啊~

虜民而歸可為國添戶,將這片谷地夷為白地便毀了江東北岸的橋頭堡之一,大勝可激勵歷經石亭之戰兵將計程車氣,一場戰事可給魏國帶來那麼多的裨益,何樂而不為呢?

故而,夏侯惠以茲事體大、非他能獨斷為由,讓蔣班先回去安撫那些灊山遺民,讓他們暫且等候些時日,待滿寵與天子曹叡做出決策後再商討細節。

對,他要上稟。

蔣班一離去,他便馳馬回城,來到徵東將軍署求見。

先是見了李長史,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然後才隨著李長史去見滿寵。

緣由不必說。

是他覺得有李長史的幫腔,會讓滿寵更傾向於動兵。

畢竟,滿寵都督淮南以來一直都推行著被動守禦、誘敵深入的戰略。

且就算他將此事私奏給天子曹叡,以天子很少干涉外鎮都督決策以及滿寵在天子心裡的分量推算,若滿寵覺得不可動兵,那天子絕對不會強令滿寵動兵的。

“將軍,此事便是如此。”

在被滿寵准許進入後,將灊山遺民願歸王化、灊山蠻願引路細細說了一遍的夏侯惠,乃是如此作言,“且末將已囑咐蔣公俊不可外傳此事,不復有他人知曉。”

他沒有說偷襲皖城的好處。

因為以滿寵的將略,也無需他多費唇舌。

而囊中羞澀、無法滿足灊山遺民的額外要求之事,他也沒有提及。

畢竟,說了又能怎樣呢?

清身奉公、不治產業的滿寵家無餘財,還會予他財帛不成!

“嗯.....”

耐心聽罷的滿寵,輕輕頷首以應。

待沉吟片刻後,便又對夏侯惠擺了擺手,“我知矣,此事有待商榷,稚權且先歸去忙碌安頓新軍之事罷。若灊山遺民復遣人來問,你可以我尚未有決斷拖著即可。”

“唯。”

對於滿寵不置可否,夏侯惠並沒有據理而爭,而是恭敬的行禮告退。

因為他知道,滿寵肯定會與天子曹叡商榷的;就如滿寵也知道,兼著給事中之職的自己肯定會私下將此事修表給天子的。

且李長史肯定會幫腔勸說動兵的啊~

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李長史還沒開口就被滿寵一句話給堵死了,“此事我自修表與天子,就不勞長史了。”

言下之意,就是讓李長史莫參合了。

是故原本想勸說兩句的李長史,也只好行了個禮作退而去。

那是因為滿寵心中已然有決策了。

他雖然推行著被動守禦的戰術,但這是因為兵力寡少使然,而不是意味著他並沒有襲擊江東的心思。他早就在綢繆著如何給頻繁來犯的江東一個教訓了。

但他著眼之地並非是皖城,而是濡須山脈後方的橫江浦。

此些年賊吳孫權為了征戰糧秣所需,陸陸續續從江東徙了兵士佃戶來江北屯田,橫江浦就是屯田點之一。

故而滿寵便綢繆著,待到稻熟此些賊吳兵士佃戶出城在野收割、防備鬆懈之時,遣兵前去襲擊,破營焚谷虜民歸。之所以一直沒有行動,是因為他覺得如今江東遣來北岸的屯田客太少,尚未到襲擊的時候。

如今,得悉了皖城可襲後,他便放棄橫江浦那邊的心思了。

軍爭在於求利。

以皖城為中心的大別山脈南麓谷地,疆域與魏屬廬江郡差不多大,不管是戰略意義還是可破壞的屯田以及可遷徙的黎庶,哪能是一個橫江浦屯田點可比擬的。

再者,則是如今的時機有點巧~

就在開春十數日時,天子曹叡便作了書信給他,問若將廬江太守文欽調離淮南,是否會影響他的御吳部署。

是的,天子打算將文欽調歸京師洛陽了。

緣由是王凌去歲被文欽上表中傷後,同樣不甘示弱的上表彈劾文欽了。

乃是以文欽貪婪殘暴、常欺凌底層士卒且好虛報戰功為由,聲稱彼不適合擔任撫邊將領,請朝廷治罪。

此並不是挾私報復。

文欽為人暴戾,在淮南軍中名聲很不好。

如前番以討寇之名深入灊山燒殺擄掠遺民,就引發了許多吏民的不滿——

在淮南類似於蔣班那種父祖早年在灊山避禍,後來復出山為民的家族有很多。他們與灊山遺民同為鄉黨,不乏同宗或親家,自然也由此怨恨了文欽。

滿寵也對文欽沒有什麼好感。

更不覺得文欽離開淮南後,能讓他抵禦賊吳的部署出現紕漏。

因此,文欽離任已然是定數了。

而結合方才夏侯惠上稟之事......

文欽被調走,就是安撫了灊山遺民的情緒,也能將偷襲皖城的計劃拖延到適合的時機,比如夏侯惠督領的新軍可堪一戰的時候。

嗯,滿寵很篤定,天子曹叡將決意偷襲皖城。

且還預料到天子將私下授意他,讓他以夏侯惠督領的兩千新軍作為偷襲主力。

理由很簡單。

僅是挫敗賊吳、揚魏國軍威以及虜民而歸等裨益利好,便可讓天子曹叡不會坐失良機了。

畢竟天子繼位以來,在戰事上並沒有建樹。

相反,還喪師失土了。

而更深一層考慮,則是這部新軍干係到天子威信、推動士家變革以及從民屯募兵的成效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