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100章 魏闕

甚至可以說是幼稚!

在淮南戰線的兩次貪功弄險之舉,也足以讓人斷言他乃一個莽夫。明明身為譙沛元勳之後,只需熬夠資歷就能身居重臣之職,竟還不吝性命去求尺寸之功!

所以,種種跡象,讓曹叡覺得夏侯惠的為人屬實是太矛盾了。

根本不能被定論。

而周宣今日的評斷,也大致相同。

在數日前評斷完曹肇與秦朗等人後,周宣便私下打探了夏侯惠的過往行舉。

那時,他覺得夏侯惠就一莽夫。

且還是仗著天子曹叡的寵信,膽敢得罪滿朝公卿百官的莽夫。

這種人,往往是沒有什麼好結局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天子曹叡在位,夏侯惠怎麼莽撞都不是問題,但是萬一.....

他恐怕就要迎來各種攻訐詆譭了,亦會在群情激憤中迎來很是悽慘的結局了。

只不過,今日周宣當面看他與衛臻坐談所顯示出來的禮數與見解,卻又發現夏侯惠是真的不類莽夫。從不卑不亢、從容而談的那份氣度,以及以言暗示衛臻莫要再發問的委婉中,讓周宣覺得他比秦朗、曹肇等人優秀多了!

再者,相由心生。

雖說相面之術非他所長,但已然老邁且閱人無數的他,還是可以從行舉神態之中大致推斷出一個人性情如何的。

故而,他在是這樣對天子曹叡作言的。

曰:“回陛下,臣今日觀夏侯稚權之相,其天倉飽滿、鼻樑挺直,是可謂乃福祿不缺之人也;其眸皎皎如點漆,與衛公坐談時氣定神閒,是可謂心志堅定之輩也。然而,臣先前嘗聞夏侯稚權伴駕之時行為乖張,在廟堂之上行事魯莽,於淮南壽春之時則貪功不吝性命,如此,令臣弗能斷哉!唯有作兩可之斷。”

“一者,彼面相不矜而威重,氣度從容,軍略過人,假以時日必可為國之干城、社稷之砥柱也!另一,則乃他心志堅定,性情剛直,謀事不拘禮、行事不吝身,必可裨益社稷,但為人不容世故、不斂鋒芒,日後或將增國之爭端。”

天子曹叡聽罷,沉默了許久。

甚至都忘了讓因為作這種忌諱之言而伏拜在地的周宣起身了。

一直待到斜陽將墜群山,甲士前來請示是否要歸宮禁的時候,才打斷了他的思緒。

也終於讓周宣等到了自行歸去的口諭。

是啊,周宣等這句話很久了。

年已過六十的他,在這幾天裡因為天子曹叡的“閒暇為樂”而承受了太多惶恐。

甚至讓他已然做出了決定,日後尋個時機就趕緊告老還鄉。

免得被捲入權勢之爭,不僅自己死無葬身之地,而且還要牽連宗族家小.......

尤其是,明明他就是一個解夢的方士,竟被強令相面,誰知道日後會不會再被強令占卜兇吉或者去尋仙藥?

但他不知道的是,天子曹叡並沒有為難他之意。

且他已然為曹叡解過夢了。

嗯,在第一位皇子病故的時候,天子曹叡做了個夢。

很尋常的夢。

他夢見了一座高闕,內外皆長著樹木。

闕內樹木很稀疏很低矮,且大多都已然枯萎了。

而在闕外的樹木則是有很多,大小不一,有兩棵緊挨著闕牆的樹木,都十分粗壯。

一顆已然倒下了,還砸損了闕牆;另一顆則是根深葉茂,伸展出來的枝葉遮天蔽日,將整座高闕都籠罩在樹蔭之中。

那時候,天子曹叡不以為意。

就是個夢而已。

他與魏文曹丕不一樣,不會在一些有的沒的事情上尋個究竟。

但在去歲安平哀王曹殷病故之後沒多久,他竟再一次夢到到了這座高闕,場景也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原本那顆遮天蔽日的大樹竟也倒下了。

且將那座高闕給徹底砸毀了。

而在這兩棵樹之間、在這座高闕的殘桓斷壁之中又長出了另外一棵樹。

同樣是根深葉茂、遮天蔽日。

不僅將這一片廢墟徹底掩蓋,還伸出了許多枝葉,將更外面的樹木也籠罩住了。

這一次,天子曹叡不再是不以為意。

因為他想到了“魏,闕名也,當塗而高”這句話。、

夢中的那座高闕,是指著魏國的國祚嗎?

帶著這樣的思緒,他心有不安,便想了個辦法讓周宣解夢。

乃是招來了一個心腹侍宦,以閒來尋樂的方式,讓他去試一試周宣解夢是否準確。

而夢境的場景,先是以這位心腹侍宦夢到了自家房屋被樹木壓塌了;然後在數天後,侍宦又夢到在房屋的廢墟之上長出了一棵樹。

對此,周宣第一次解夢是說,這個夢境沒有什麼意義。

只不過是因為淨過身的宦官不會有後,這名侍宦是因為平日裡常常憂心著日後自己過世了沒有血食,所以才會夜有所夢。

解釋罷了,周宣還勸說了一句,讓這名侍宦做書信歸桑梓,尋個旁支過繼就好了。

而第二次解夢,周宣則是說這是鳩佔鵲巢的徵兆。

房屋沒有人住,所以才有了被樹木壓塌的危險;支撐房屋的樑柱不夠牢固,所以才抵擋不了大樹的倒壓。

而那顆小樹是吸取房屋宅地的養分長出來的,所以意味著鳩佔鵲巢。

那名心腹侍宦回報後,天子曹叡心中大凜。

宦官無子,而他子嗣皆喪,其中結果有什麼區別呢?!

支撐房屋的樑柱不夠堅固,這與如今曹魏宗室大將凋零殆盡如出一轍!

所以,他尋了個緣由,將那名心腹侍宦給秘密處死後,心中便開始汲汲想找出相繼倒下砸損高闕的那兩顆大樹來,更想找出從高闕廢墟之上長出來的那顆大樹來。

在他的看法中,相繼倒下的兩棵大樹,因為很靠近高闕,所以應該是宗室子弟或者譙沛元勳之後了。

這便是他私下詔令,將曹魏各王公之家中幼兒皆錄在冊的緣由。

雖然他正值壯年,但也要先做好過繼嗣君安社稷的綢繆。

這也是他讓周宣為諸夏侯與曹相面的理由。

他要找出日後對社稷有害的那兩個臣子來,防患於未然!

而另外一顆鳩佔鵲巢的大樹嘛......

當今曹魏諸多臣僚之中,哪個家族是根深葉茂、日後能成長為遮天蔽日的呢?

這個答案很難。

因為有很多種可能,且不一定就是外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