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13章 可恨

於待遇上自然也會多幾分寬容。

如今夏侯惠以言辭觸怒了天子曹叡,看在兩族唇齒相依的份上,曹叡也不會大動肝火。

或是說,夏侯玄與夏侯惠乃同族,為何先前天子曹叡毫不猶豫的將前者左遷了,如今卻是對後者舉棋不定呢?

何故厚夏侯惠而薄玄邪?

在尋常人的眼中,這種做法確是難以理解的。

然而,若是從天子的角度出發,以社稷長治久安為考慮前提,便會發現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乃是必然!

蓋因夏侯氏並非士族。

最早,夏侯氏乃是世代與曹氏相善的譙沛豪族。

在魏武曹操創業的過程中,夏侯一族傾力付出、誓死影從,故而在曹魏基業建立後,也理應成為夯實社稷的柱石。

然而,夏侯玄如今已然忘記了這點。

不僅終日與士族交遊、邀名於世,還被讚譽為“四聰”之一,已然以士族自居矣!

要知道,魏文曹丕在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後,已然隔絕了後宮干政、外戚掌權以及宦官弄權的可能,形成了君權與士族直接對弈的局面。

出身譙沛元勳的夏侯玄,在享受父輩功勳萌蔭之時,也應該作為君主的馬前卒,矢志捍衛君權才對,哪能與士族混跡一起呢?

如此,身為天子的曹叡,安能對他青眼相加邪!

同類的情況,也出現在秦朗與何晏身上。

許多人都以為,同為魏武曹操養子何晏沒有如秦朗那般被器重,緣由是何晏早年觸怒了魏文曹丕,故而如今曹叡繼位後同樣不喜之。

事實上,最大的緣由乃是秦朗一直恪守著本分,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出身與立場,而何晏則是積極向士族靠攏了!

已然忘了,他理應誓死捍衛君權的本分了!

唉......

而在這點上,夏侯惠就做得很好。

寧可歸桑梓譙縣閉戶讀書,都不願留在京師沽名釣譽,不忘卻自己的本分。

這種恪守本分、才幹嶄露頭角且兼不以仕途私心為念之人,天子曹叡捨不得將之罷黜或左遷,也就很好理解了。

畢竟,如今士族日漸坐大!

且在眾多宗室與譙沛元勳中,類如夏侯惠才幹之人不是寥寥無幾,而是一個都無!

曹叡是真的沒得選啊......

《左傳·昭公元年》有云:“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在以社稷為重的考量下,曹叡按捺住了怒氣,權當是相忍為國了。

當然了,竟被年歲更小的夏侯惠以秦二世為例給指桑罵槐了,曹叡自是難以嚥下這口氣與難釋恚怒之心的。

哪怕是他素有容人之器,但也不能過分到要求他唾面自乾不是?

好歹他乃天子呢!

這便是十數日內,他一直對夏侯惠視而不見的緣由。

但有時候不做處置也是一種處置。

或許,連天子曹叡自己都沒有發覺,在夏侯惠犯顏直諫之後他沒有當即懲罰,那就是意味著他將諫言聽進去了。只是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打算給自己時間慢慢釋懷罷了。

至於,有明識善斷美譽的他,為何十數日了都沒有釋懷嘛~

夏侯惠在冒犯天顏後,竟安之若素!

復來東堂聽政,竟猶如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又或者說,他似是將犯顏當成了餓了吃食、渴了飲水那般尋常,毫無惶恐之意!

且不論孰是孰非,既然忝為近臣,難道不應該先低頭做恭順態來告一聲罪嗎?

豎子!

委實可恨!

而在天子曹叡羞惱了十數日後,夏侯惠也終於如他所願,叩闕入宮來請罪了。

唯一不足的是,夏侯衡與他一起來的。

也就是說,如若不是夏侯衡得悉了事情的始末,以長兄如父的權威將他帶來,或許天子曹叡完全沒有等到夏侯惠先低頭的可能....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