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妖魔們得到了這個訊息則是大吃一驚,一時重首山成為妖魔們覬覦的地方,恨不得把這些神樹全部毀掉,但是天界哪能由著他們來,況且神樹靈氣充盈,妖魔出現只會成為神樹的餐食。
所以大部分都是在重首山山腳下的神魔戰鬥,真正上的神樹所在山谷的妖魔沒有幾個。
而這幾個上山谷的妖魔,在天兵的幫助下成了那些近似枯萎的二代神樹們成才的必需品。
正是由於神樹的貢獻,迎來了上千年三界的短暫和平,一時妖魔藏於魔窟,再也不敢異動。
為了紀念這個發現,蒼梧帝於蒼梧一萬五千四十六年春月,促成了天界神官八部牽頭地仙六部參與在原來陶屠神祠的基礎上共同成立了重首宮,該重首宮掌事有正式的官爵,定期去天界參與朝會,彙報神樹情況,而這個重首宮就是無名冢的前身。
後來,千餘年無論是天界神兵還是妖魔們也有了更多了法器,結界等護身功夫,神樹之威慢慢的就不再那麼大了。
朝代更替,當年的重首宮也更名成為無名冢,仙官也有之前的數百人成為如今的數十人(現在這狀況可能得改為數人了),由之前的天官官職改為地仙管制。
但是即使到數萬年後的今日,天界每每殲滅的大妖魔,如果沒有當場魂飛魄散,則按照慣例必會由斂屍官帶回重首山無名冢,埋于山谷當中,順養育神樹兩株以淨其氣,助妖邪早歸塵土。
時至今日,神樹依然被奉為淨化邪魔之氣首選神物。
次卷書簡,扉頁說的是無名冢今日有塋冢七百二十一座,皆埋有惡貫滿盈之妖邪,不立碑不書傳,不分強弱,不分先後,神樹鎮邪,不眠不休,我輩弟子自當勤勉負責守護神湖,守護三界安平。
後面具體寫了每個塋冢的位置,裡面妖魔的種類,還有簡單記錄了一下他們生前做的一些壞事。這些妖邪真是翻著花樣的壞,簡單的殘忍好殺,手上至少也得沾了幾十條仙神的性命。
有些複雜到,竟然生剝活人的腦子當粥吃,剖開仙人的頭顱當酒具,剖開瓜果神仙的肚皮吃,亦或是口吐火焰連續燒燬數十座仙山神君府衙,還有專門挑鬥天界武神府的,一時數十名神君受了其陰招。
更有甚者,一名妖邪狂妄至極,自己正值年少力壯打上天界,卻專挑成名的“老”神將動手,數月之間竟然多名垂垂老矣的神將遭其毒手。
得手後該妖邪更是狂妄,撕碎老者衣物,在其後背寫上手下敗將四字,還被編上號,最後導致數名老將軍不堪其辱,自殺身亡。
氣死我了,真是應了那句時下流行的話,哪裡有什麼花紅柳、綠風景獨好,無非是戰鬥在前線神兵們的鮮血澆灌的。
我越看越是熱血沸騰,氣憤難當。一時默默祈禱,感念神樹,早點把這些邪祟淨化的乾乾淨淨的才是好。
一時想去問問掌事值崗的事情安排的如何了,恨不能當場衝到無名冢谷底去好好澆灌一下那些神樹。
七百二十一個塋冢,至今尚餘五百八十三座神樹枝繁葉茂,其餘一百餘所,神樹已經開花結果後凋敝。
也就是說妖邪淨化完了,沒有邪魔妖氣滋養,神樹就死了。我算了一下五百八十三座墳塋,那就是說有一千一百六十六棵神樹,看來也不少了。
我又翻遍了其它幾卷,大都是對這重首山山體情況,土質、草樹、飛禽走獸等種類做了詳盡的記錄。
其中就有采苓的同族,采苓草,既是一種重首山本地常見的苦藥,枝葉如槐,高六尺,葉端微尖。
黃花,果實扁如小豆,極堅,齒齧不破。
枝葉利水消腫,根莖可入藥止咳化痰。
至於塋冢主人的食物愛好卻並未提及,那我的上任翠杞仙官是如何當差的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決定還是去問一下采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