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咱們這兒的人?”有三兩孩童齊聲發問。
“他本不是這裡人,但曾經打咱們這山上經過,還為山民辦了件事,這事啊,可跟洪山得名大有關係。”
“那我們先不聽漢書了,少姝姑娘說說張良和洪山吧!”
少姝苦笑,這“說書”的營生還當真不容易,可是目光觸及孩童們熱切期待的面龐,罷了,稍作醞釀之後,她重啟朱唇:“話說西漢初創年間,要從洛陽西遷皇宮——”
大家迅疾安靜,生怕錯漏過任一細節。
“張良為此事,奉旨前往長安,路過狐歧山下的‘寧心寨’,想要借宿。他敲開一家院門,出來一位老漢,問張良是哪裡人氏,如何此刻還敢走路?張良便問為甚不敢?老漢四下裡張望一回,趕緊把他請進房中,才告知他說此地有狐妖作祟,到了晚間出動,吞噬牲畜豬羊,嚇得人們稍一天黑就關門閉戶。”
“什麼狐妖,我怎麼不知道?”一個男娃忽然置疑。
“我不信,我媽說狐神會保佑山水,怎麼會搗亂起來?”“朝天辮”晃著辮子,目光斜斜問道。
“是啊,張良也不信,”少姝眸色間閃過一抹奇異的光彩,“他當晚住在老漢家中。說來也怪,這夜全村竟然平安無事。次日,老漢講起張良入住之事,人們一聽,就都來懇求他多住幾天。張良又住了三天,第四天向西去了,結果那晚,村裡又有好些牲畜傷亡。眾人忙騎著快馬追上張良,央求他回去,張良左右為難,對大家說他皇命在身,不便久留,可把他的像貼到堡門上保平安。眾人將信將疑,請人畫了幅張良的畫像,貼到村堡門上,果然無事。更怪的是,張良走後沒幾天,狐岐山就著火了,一連幾天,山火燒得紅通通的,人們傳言,這場大火是張良為根絕妖患施法燒起來的。因此緣故,寧心寨後來就改叫張良村了。又把狐岐山叫作紅山,因“紅”和“洪”同音,時間一長,慢慢地便叫成洪山了。似張良這般開國重臣,踏經山水數不勝數,留下的傳說也不少,就我所知,各郡大大小小的張良村且有幾個哩!”
一陣短暫的靜默後,二小雙手舉高,給緊張的腰背做個伸展:“今日又聽了個好故事,等我回了家講給小弟小妹聽!”
少姝即時鼓勵道:“那太好了。”
“張良真是了不得,他莫非是個神仙?”
“那狐妖呢?始終沒有現過身。”
“是啊,到底是怎麼回事?”
“洪山這名,得自於‘火’,卻又成了‘水’,也夠奇怪的。”
七嘴八舌的議論中,少姝卻不再言語,只是噙了一絲淡淡的笑,在旁靜靜地聽著。
匐勒撇撇嘴,胳膊抱於胸前,沉浸於故事中玩味不已。
這時,一道淒厲的喊聲傳來,嚇得人們俱是一哆嗦:“不好啦,匐勒快來!你妹妹掉到下面深潭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