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姝的山水

第1章 石門子

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人倫鑑識,即鑑別、評估人物的能力,當時,有這種能力的人被稱為“有人倫鑑識”。)

可是關於這石門子,還一直有些異聞在坊間流傳,思索間,尹信小小的眉頭攢起個疙瘩,脫口而出:“爺爺,你過去說的那個‘鋪鋪燈,三錢銀’我都忘了,能給我再細說說嗎?”

“渾小子,爺爺這麼累了,哪有精神給你講這個?”秀英嫂嗔怪地瞪了兒子一眼。

“咳,不要緊,”尹老清清嗓子,側過頭來,正對著孫兒被好奇點亮的小臉,笑著慢慢開口,“難得信兒提起,這個故事啊,說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聽了這話,毓川和妻子相視而笑,果不其然。

“先容我想想,對,那是在老早以前,石門子還可以開啟的時候,城中有那麼個讀書人,家貧難以度日,偶然聽得傳言中石門子裡藏有寶物,就生出了偷竊的歹念。一天趁夜,他尾隨了祠堂值守的郭家人溜了進去,謀劃摸幾件財物就去,可是悄悄地在裡面轉了幾圈,什麼也沒有找到,正著慌懊惱,瞧見供桌上有條玉帶,熒熒閃光,想必值錢,趕緊拿起來纏到腰上,滿心竊喜地往外跑,忽然,就覺得腰間難受得緊,以致喘不上氣來,還伴有窸窸窣窣的怪聲響,他低頭看去,猛地一個激靈,居然看見條綠色的大蛇,昂著首,吐著猩紅的信子盤將在他的腰腹上!”

“嗵”的一聲,秀英嫂膝上的傢伙什兒翻到了地上,她尷尬地笑笑,眼角抑制不住抽動兩下,怎麼搞的,大晚上的聽這個,有些瘮人。

“媽,你也總說蛇是小龍,有靈性的,一般不會招惹人。”尹信說得有板眼,其實想要緩解母親的緊張。

“那,那可是護墳蛇呢。”秀英嫂看了眼公公,低聲囁嚅道。

“信兒說得沒錯,人們在祠堂附近見了個把蛇,也都會繞道走,從來沒人傷害它們。”

“後來那人怎麼樣了呢?”尹信急不可耐地追問。

“嗯,後來啊,”尹老捋了把鬍鬚,接著講道,“那人一見蛇,受了驚嚇,登時連火燭也拿不穩了,腳一軟,昏倒在地上,也不知過了多久,待他悠悠醒轉,已出了滿頭滿腦的冷汗,這才覺得腰上空空,四下一看,不見了大蛇蹤影,可是心中仍然驚駭,抬頭見供桌上有油有燈,便顫巍巍起了身,添油將燈點著,伏地輕禱起來,大意是迫於生活窘困造次,求神明莫怪等等,戰戰兢兢禱告完了,渙散的眼神落到供桌上,就見那桌上出現了好些散碎銀兩,並有如新寫的數行字跡。”

尹老眯起眼,很是用神地想了一陣兒,“是這麼寫的:‘道微悵徘徊,稽古知旋反。是心激清流,沖襟見本真’,據說這些字,是以“八分”書體寫成,點畫磊落,骨力勁健,那人唸了一遍,再一遍,生了根一般杵在原地動彈不得,待神智清明,才哆嗦著收了銀子,恍惚出得門去,從此便發奮功讀,迴歸正途了——喏,‘鋪鋪燈,三錢銀’便是這麼來的。”

(八分,指東漢時期成熟的隸書,左右相背分開,波勢挑法明顯,脫盡篆意。)

“爺爺,聽這詩意,約莫就是勸這人克己向善的吧?”

“對嘍,舊有樑上君子,咱們界休也出了個鋪燈君子。”

秀英嫂不失時機,對著兒子叮囑起來:“賊也不是生而為賊的,一旦沾染惡習,千萬及時改過,要不可真是一條道去到黑了。”

“說實話,過去我還正經地尋思過這個人呢,到底姓甚名誰?或者還有後人住在城中?找到了或可細問,那石門子裡面究竟是什麼情形,說到這個,恐怕現在就連郭家也沒幾個人清楚哩!”尹老深吸口茶,沉吟起來,視線悠然高舉,越過頭頂繁密的花葉,直至那散落如棋的星光中。

“談何容易呦,話說石門子的撬不都還沒個影兒嘛!”尹毓川嘆道。

(撬,當時當地人們對鑰匙的叫法。)

“是啊,那石門子從什麼時候打不開了?石門子的撬,應該也是石頭做的吧?”尹信好奇不已。

“這個,年深日久的,沒人知道了吧。”尹毓川含糊其詞帶過,隨即岔開了話頭,“對了,前些日子光顧著跑買賣了,不知三太太身體可有好些?”

這洪山一帶的家戶作坊盛產瓷器、香燭、絲布等手工藝品,時有自南邊冠爵津渡船而入的胡商,進城來採辦了各色貨物販去異域,而尹家的生意,就是把各家作坊的成品收了來,再倒手轉賣給各此類商旅。

說起三太太,秀英嫂憂心慼慼:“太太一直說沒什麼大礙,不過我看她那湯藥總沒有斷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