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大明朝皇帝朱元璋,下聖旨令宰相劉伯溫著手命人修建皇陵。
我被劉伯溫推舉給了皇上,我被一道召令喚至金鑾殿。
面見皇上時候我心中就想到,自古都說伴君如伴虎啊,搞不好自己什麼時候說錯了話。
這可是極其容易掉腦袋的事情,便謊稱自己不懂墓葬觀山尋龍之術。
想就此推辭掉這份差事,懇請皇上另外再請高人。
劉伯溫在此時就示意下屬太監,命人取來一幅古圖,交給我讓我看上一看。
原來畫上所畫是一夥人在懸崖峭壁上,峭壁之上掛牆壁而懸,其中一個人,努力的搬開粗樹皮製作而成的粗大棺材板。
另外一個男人攀巖在峭壁上,把捆屍繩伸出去,套住了一名女子屍體的頭上,一下就把這棺中女人拉拽著坐了起來。
還有兩個人蹲下把手伸進這崖壁的棺木之中,摸出幾片大型猛獸碎裂的骨甲殘片。
那人手上拿的骨片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一些星圖和古老的符文。
畫卷之上的這群盜墓賊看到這些東西,一個個臉上都透露著滿意的笑容!
封王禮看到這幅圖卷之後,心中立即陡然明瞭,這幅圖分明就是封家祖上挖掘盜墓的畫卷。
畫卷的名字就是《觀山盜古圖》這是被高人摸清楚了自己封家盜墓世家的老底了。
知道了自家祖上都是吃五花夯土這口飯的,我被這劉伯溫拿出來的這一幅圖,嚇得魂飛魄散。
連忙跪下磕頭求饒,高呼我主萬歲開恩,草民罪該萬死。
此時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按照皇帝的要求尋龍脈觀山術來設計皇陵。
“我封氏一脈專攻奇門遁甲詭異術,行事手段多為常人難以預料的”
長年的盜墓生涯,讓我不但深知墓中各種機關。
而且從摸金而得到骨甲古符文術中,掌握了許多關於風水秘術的知識。
對陵墓結構和選定地址都有很多的獨到之處,從而使當朝皇帝十分滿意。
特御賜我和幾個弟子純金打造的腰牌,從此以後就稱為“觀山太保”。
留在御前聽候差遣,用以專職為皇家建造皇宮陵墓。
大明皇帝朱元璋,出身於社會窮苦底層,所以對民間事物多少也有所瞭解。
一日他將封王禮叫到身邊,屏退左右的內務太監,他就又問了封王禮一些事情。
即便皇陵得以不遭胡人盜毀破壞,卻也未必就是完全無憂,因為咱們漢人也不是吃素的。
聽說這自古以來,世上便有那“發丘摸金”之事,這些人要是打起大明皇陵的主意來卻又該當如何?
封王禮想了一下,就對朱元璋說道:“微臣以為,在民間挖墓倒鬥之輩,當今天下,真有手段能盜發皇陵的,還有四個盜墓門派。”
並非僅有“發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嶺”,“搬山道人”擅長生剋制化之術,其行蹤隱秘難以尋找!
但許多年來卻也很少與外人相通,但他們所做之事只為求取“至純丹珠”。
只要這皇家陵墓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那些搬山道人就絕不會打盜發皇陵的主意,這倒也是不足為慮。
而卸嶺群盜多數就是一些“響馬賊”,其輩忽聚忽散摸金倒鬥,專一的是就要挖山陵巨冢,他們恰恰才是最難防範的。
這些人,又常常懷有謀反之意圖,我朝廷只有派大隊朝廷官兵。
才能加以剿滅殺之乾淨,徹底滅殺斬草除根,使這個山頭的香火斷絕才是上上之策。
另外還有“發丘天官”實為這四派中最厲害的一脈,也最為精通風水秘術尋龍之道。
摸金之首領為“發丘天官”,此路賊人攜後漢摸金印符,上面鑄寫“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字。
手下統領數名摸金校尉,尋龍倒鬥無所不為。
但他們十分看重祖師爺傳下來的這些規矩,沒有“發丘印”與“摸金符”,便不肯做那摸金盜墓,挖墳倒斗的勾當。
封王禮說到,漢末時期,曹操為了謀取軍餉,便把主意打到了挖墳盜墓之上,予以充當軍餉。
軍營中,設立九位摸金校尉編制,摸金校尉之上,設一發丘中郎將,統率九名摸金校尉,佩戴天官印和摸金符!
自此挖墳掘墓便正式立下了字號,發丘摸金辯天地之靈氣。
識得山川之距離,察,牧野之事,勘察山河脈理,習得尋龍點穴陰陽風水之術。
所以想要對付他們,以防他們盜掘皇陵,應當先毀掉這些發丘摸金的符印信物。
使摸金之術不復存在於世,如此便可一勞永逸,從此永絕後患。
朱元璋見到有這等妙策,當即龍顏喜動,隨後朱元璋就下了聖旨,命大明朝常駐軍隊,在各地開始嚴查“倒鬥穴陵”之徒。
不過“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的這些盜墓賊蹤跡難尋散佈天下各處,朝廷拿他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直到永樂年間才找到了機會把“發丘印和摸金符”毀去。
但世上仍是剩了一枚天官印,和兩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嶺響馬”群盜也是屢次圍剿殺之不盡!
不過這些舉措,雖然沒有徹底的剷除掉這四派,但還是起到了一些效果。
而且到了明代中期之後,盜墓倒斗的勾當確實一度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