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衛國雖然心裡揣著一百個問號,但還是帶著李老四那幾個“專業對口”的手下,浩浩蕩蕩地殺向了縣廢品收購站。
李老四幾人一進廢品站,那簡直是老鼠掉進了米缸。他們發揮出了當年“討生活”的專業精神,鑽進那堆積如山的廢銅爛鐵裡,挑挑揀揀,砍價殺價,把廢品站的老闆忽悠得暈頭轉向。
最後,他們花了不到五十塊錢,就拉回來滿滿一大車的“寶貝”——生鏽的發動機零件、破舊的輪胎、裂開的鋼板彈簧,應有盡有。
這些廢鐵被堆在打穀場上,村民們圍著看熱鬧,誰也想不通葉凡要這些玩意兒幹什麼。
“葉小子,這……這就是你說的車?”趙衛國指著那堆廢鐵,哭笑不得。
“這些不是車,但它們能給咱們換來一輛車。”葉凡胸有成竹。
接下來的幾天,葉凡哪兒也沒去,就帶著劉師傅和張誠,一頭扎進了這堆廢鐵裡。他讓村民們搭起了一個簡易的工棚,砌了座小高爐,叮叮噹噹的聲音,響徹了整個黑山屯。
葉凡像個經驗最豐富的老鉗工,指揮著劉師傅他們,把那些看似報廢的零件,一個個拆解、清洗、打磨、修復。有些實在壞得厲害的,就直接扔進高爐裡,融化了,重新鑄造成新的零件毛坯。
他那神乎其技的機械知識,再一次震驚了所有人。劉師傅和張誠,現在看他的眼神,已經不是敬佩,而是近乎狂熱的崇拜。他們覺得,葉工就不是凡人,怕是天上的機械星君下凡。
一個星期後,當一個由無數廢舊零件拼湊、修復、組裝起來的,嶄新的、閃閃發光的解放卡車發動機,和一套完整的變速箱、底盤傳動系統,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整個黑山屯都沸騰了。
這已經不是技術,這是魔法!
陳教授圍著那臺發動機,嘖嘖稱奇,他推了推眼鏡,用一種看怪物的眼神看著葉凡:“小葉,你……你到底還有什麼是不會的?”
葉凡只是笑了笑。
東風,已然備好。接下來,就該請君入甕了。
這一天,縣委書記周書記,在縣長的陪同下,親自帶隊,組織了縣裡各大局的負責人,組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現場觀摩團”,前來黑山屯,參觀學習這個新晉的“全縣樣板工程”。
車隊沿著嶄新的柏油路,一路暢通無阻地開到了黑風口大橋。
當縣裡的領導們,親眼看到那座雄偉的大橋,和那條平坦的柏油路時,無不交口稱讚。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
“周書記,您這棋,下得高啊!一個黑山屯,盤活了全縣的精氣神!”
周書記聽著這些恭維,臉上掛著矜持而滿意的笑容。這個專案,已經成了他任上最亮眼的政績。
然而,當車隊駛過大橋,進入黑山屯的範圍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
只見那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上,黑山屯的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運輸”著山貨。
他們沒有車,用的是最原始的獨輪車和扁擔。
幾十輛吱吱作響的獨輪車,在嶄新光滑的柏油路上,排成了一條長龍。推車的大漢,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因為路面太光滑,沒有了以前的摩擦力,他們需要用盡全身的力氣,才能控制住獨輪車的平衡,不讓它跑偏。
更有甚者,一個年輕小夥子,因為下坡時速度太快,沒控制住,連人帶車,“嘩啦”一聲,翻倒在路邊,車上的山貨撒了一地。
這滑稽又心酸的一幕,像一記無聲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在場所有領導的臉上。
周書記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
縣長的臉色,也變得異常難看。
這是什麼?
這是二十一世紀的高速公路上,跑著一排人力黃包車!
這是天大的笑話!也是天大的諷刺!
這哪裡是“樣板工程”?這分明是“半拉子工程”!
一個幹部忍不住小聲嘀咕:“這……這路修得也太好了,把獨輪車都給整不會了……”
他旁邊的領導狠狠瞪了他一眼,嚇得他趕緊閉上了嘴。
就在這尷尬的氣氛中,趙衛國,這個被葉凡千叮嚀萬囑咐的“演員”,推著一輛裝滿了天麻的獨輪車,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他看到周書記,像是看到了親人,把車往路邊一放,一屁股坐在地上,用袖子擦著汗,大著嗓門“抱怨”起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