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諸位大佬,想要義助華山派,就動用不得門中力量。
只能號令自己門下弟子參戰,以私人名義行事。
名門大派想培養弟子,可不是容易的事。
比如那華山派梁發等人,自幼拜入華山派學習武藝。
十歲進山,十八歲才得了嶽不群認可,可以行走江湖。
其餘各派培養弟子,大抵都是如此。
若是因為私事將弟子折在了華山。
莫說自家弟子死了有多心疼。
便是這個掌門之位,還坐不坐的穩都難說。
有此顧忌,嶽不群連忙勸道:
”諸位,願意義助我華山派。”
“嶽某人感激不盡!”
“只是此乃生死大事!”
“若是各派因此有所損失,嶽某可真是萬死難辭其咎了!”
“所以大家夥兒的心意,嶽某心領了。”
“此事莫要再提!”
定逸師太與天門道人雖然很想前去殺敵,但聽那嶽不群如此說,他二人倒也不吭聲了。
場中眾人想通此節,面色也是陰晴不定,若有所思的回了住處。
——————————————
次日清晨,天光剛放亮。
嶽不群集合華山門徒準備訓話。
這次其餘三脈大佬都在,嶽不群也不好自己下山去。
只能全權委託陳子正領頭。
本來老嶽昨夜整宿未眠,準備了長篇大論,希望鼓勵華山門人奮勇殺敵。
可事到臨頭,他看著底下拿眼睛望著他的門人。
嶽不群心中縱有千言萬語,此時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不論內門還是外門,他們都是華山派的心血啊。
今日出去了,也不知還有多少能回來。
嶽不群皺眉沉吟了半晌,最後他長嘆了口氣。
走到眾人面前,示意大家夥兒都湊過來。
嶽不群先指著陳子正,反覆叮囑。
希望他此去萬不可冒進,一定要儘量將門人都帶回來。
說完陳子正,老嶽又指著令狐沖,讓他不可再肆意妄為,一切行至需得聽師弟的。
嶽不群就這麼一直嘮叨著,先是交代親傳弟子。
然後又往後走,挨個拍著外門弟子的肩膀,讓其萬事小心。
每路過一個人,都得深深看上一眼。
彷彿要將所有人,都記在心中一般。
眾弟子見掌門如此,也不由得紅了眼眶,紛紛咬著牙猛點頭。
就在嶽不群分別與門人嘮叨時。
林震南卻是笑吟吟走過來,他口稱自家孩子,也是華山派的一份子。
而且華山派掌門人,還是他的好義兄,他如何去不得。
那劉正風、曲洋也是協劉門二十七個弟子悉數到場。
直說華山派於他二人有恩,劉門一脈不可不來,讓嶽師弟莫要再勸了。
恆山派定逸師太笑呵呵的,帶著二十一個弟子走過來。
說除魔衛道她必須得去!
這非要要好生殺一回邪派崽子不可。
那泰山派天門道人,隔著老遠就哈哈大笑。
出言稱讚定逸師太,說她所言極是,這次他也要前去除魔衛道。
天門道人與天松道人,這次共帶了二十四名弟子前往。
那何三七師徒,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到了一旁,正笑吟吟的望向眾人。
封不平與叢不棄,雖然面上無有什麼表情。
卻也持劍立在一旁,隨時準備出發。
嶽不群見到眾人如此盛情,也情不自禁眼含熱淚。
他深吸一口氣大喝道:
“此番群雄除魔衛道,如何能少了我嶽不群!”
“今日嶽某也與大家夥兒同去!”
“待殺敗邪魔歪道,嶽某定要與大家夥兒痛飲三百杯!”
群雄轟然應諾!
既然嶽不群決定要與群雄同去,鎮守山門的重任便交給了甯中則。
寧女俠當年在江湖中也是巾幗不讓鬚眉,況且風清揚也在山上,倒是無需操心。
至於華山派門人盡出,玉女峰上無人可用。
其實還有定閒、定靜二位師太還在。
此次恆山派,將門中能打的全都拉出來了。
定逸師太帶有二十一人,玉女峰上還留了二十一人,兩邊都剛好湊成一套恆山劍陣。
泰山派也不敢讓掌門一脈全出,天乙道人帶著二十七名弟子留下。
衡山派亦有莫大一脈弟子留守玉女峰。
如此多的高手留在玉女峰,嶽不群等人也沒了後顧之憂。
眾人點齊人馬,共計三百一十之數。
趁著大家夥兒士氣正旺,便一同除魔去也!
正當嶽不群,與諸位大佬說說笑笑,眾人剛行至山門之時。
便聽見一聲激揚的二胡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