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六如真言: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這六如裡,後兩如看將,前四如看兵。
吳間沒什麼時間去練兵,也不是很精通練兵,只能透過戰爭,慢慢去練。
但吳間知道,要想這麼一幫死囚聽話,那就要狠,比狠人還狠,比死囚還狠,他們就會害怕,就會敬仰,就會聽話。
下面雖然都是死囚,但沒人反對吳間,就這麼聽吳間威脅起來。
一是因為演武場,他們知道了吳間的厲害,打肯定是打不過的。
二是昨夜夜襲金營,這個事不止他們,全城都知道了,但作為昨夜出城接應的人,他們瞭解和感受的更清楚。
那一波伏擊,竟然打贏了後金,關鍵是,夜襲金營,還能回來。
這簡直是神人,吳間都低估了這件事的影響力,小看了自己這個行為的作用。
鼓舞士氣就不說了,如此勇武,說出去,那就是民間最好的話題,實在是振奮人心。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趙子龍單騎救主,就像是這樣。
更貼切的,就是說咱一個兵,去倭寇軍營大鬧了一番,砍了幾十倭寇,然後瀟灑離開一樣。
類似種種,死囚們對吳間,還是佩服的。
吳間繼續說道:“雖然我們是死囚,犯了罪,沒裝備。
“但是,有罪我們可以戴罪立功,沒武器,我們可以搶。
“沒軍餉,我們就搶後金,沒糧食,我們還搶後金,他們能搶我們,我們也能搶他們,他們是土匪,我們是死囚,怕個卵。”
死囚們聽著,覺得很有道理,吳大人說得對啊。
吳間發表起最後的上任感言,“你們放心,跟著我,保你們吃香喝辣。”
完畢!
“好!”下面掌聲雷動,不是敷衍,而是真誠的掌聲。
前面雖然說的有道理,死囚們聽的似是而非,但是最後一句,他們聽懂了,跟著吳大人,有好處,這就夠了。
總結就是,吳大人說打哪就打哪,說幹啥就幹啥,聽命令,然後就有好處。
一棒槌一甜棗,也就是這樣。
先把要求說了,等死囚們心裡難受時候,說下報酬,他們就開心了。
再稍微畫畫餅,下面就一呼百應。
雖然現在大家無人吃領導畫餅,但在大明,這個套路,還是很靈的。
就這樣,154人擰成了一股繩。
雖然沒什麼裝備,都是死囚,但是精氣神不一樣了,脫胎換骨了一樣,這支兵,可用。
吳間喊過來石雄,還有王七,簡單吩咐了一下。
然後154人,站在灤州城大門的城牆上,等待著後金的進攻。
後金中軍帳內。
阿敏坐在主位,下面眾人排列坐下,阿敏面帶愁容,“灤州,需幾日攻下?諸位可有良策?”
在後金,能打仗的人裡,阿敏排第三,前兩是皇太極和多爾袞。
阿敏熟諳兵法,擅長伏擊,經常身先士卒。
但是,攻城的話,就不怎麼行了,即使是皇太極,面對城池,也經常戰敗。
畢竟,他們主力是騎兵,來攻城,不怎麼擅長,一直用的就是努爾哈赤的老三招。
楯兵在前面擋著,讓士卒靠近城池,後面弓箭手藏著,靠近了就是一波四十五度角齊射,甭管射不射中,射就完事。
趁弓箭手射箭,然後趁機奪城,開門後騎兵亂砍。
這三板斧昨天用過,沒能破城,楯兵還被破解剋制,傷亡嚴重,晚上還被襲營了。
這個辦法不行,需要想新的辦法。
阿敏問完,下方眾人思索。
但阿敏都不知道怎麼辦,他們又哪裡想得出好主意。
然後,眾人看向左側為首一人,等他開口。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明降將,李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