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影視從繡春刀開始

第72章 後金來襲

“這一仗,把我們大明打垮了,直到現在,還沒站起來。

“活下來後,俺便回家了,兒子丟了,娘子被人欺負。

“俺當時都要瘋了,拎著把刀,就出去了,把欺負俺娘子的,全給剁了。”

石雄說完,眼睛一亮,“俺要立功,俺要活下去,回去見娘子。”

吳間看了看他,“打贏,活下去,就可以做到。”

心裡,吳間知道,皇太極會贏,明朝已走到末年了。

可能皇太極都沒想到他會贏,雖然薩爾滸之戰後,大明元氣大傷,但守城來打,依舊能打贏。

但贏了就開始內鬥,沒有了皇太極入侵,朝堂內鬥的一塌糊塗。

就如中庸所云: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明末的妖孽,數不勝數。

有人打仗、有人陰人、有內鬥、有構陷、有玩政治髒人、有貪財、有奪權、有黨爭、有侵佔國庫、有壓榨百姓等等,不一而足,應有盡有。

要是明太祖朱元璋還活著,非把這些人全砍了不行。

亂世出梟雄,此時也算亂世了,戰爭不斷。

遠處,後金部隊聲勢浩大、鼓角齊鳴,無數士卒湧動,戰旗隨風揚起。

率軍的是大貝勒,阿敏。

努爾哈赤死後,有八個人具備繼承資格。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皇太極、莽古爾泰。

四小貝勒:多爾袞、阿濟格、多鐸、濟爾哈朗。

其中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在努爾哈赤有子嗣的情況下,繼承資格被排除了,但地位依舊很高。

皇太極繼位,幾個貝勒都該封封,該賞賞。

只是皇太極比較腹黑,每次出征都要帶他們幾個,導致他們該死死、該背鍋背鍋。

想來,在皇太極眼裡,活下去的,有他一人就夠了。

其他人有繼承資格,終究是個威脅,即使是親兄弟。

這便是皇家。

阿敏帶著大軍,衝著灤州,徑直殺來。

其實,後金軍隊數量不多,他們施行八旗制度。

每300人設1個牛錄,每5個牛錄設立1個甲喇,每5個甲喇設立1旗,有自己的旗主。

慢慢的,後金政權勢力不斷擴大,逐步建立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總共8旗的編制。

按照滿算,一旗7500人,八旗總共6萬人,大多時候,有的牛錄,人還不滿。

因此,後金很注重拉攏蒙古各部,共同抗擊明朝。

而察哈爾部,和明朝關係曖昧,皇太極上位,就先討伐了察哈爾部。

相比較起來,大明有幾千萬人口,將近億人,後金加上蒙古各部也才幾百萬人。

明朝的軍隊人口,都是大於後金的。

舉個例子,後期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數量都有20萬。

要是好好打,有後金什麼事。

但可惜,明末心思詭異的太多,國賊也太多。

內亂造反,內鬥不止,給後金機會,舉後金全國之力入侵。

即使後金全國進軍,也不是太可怕,大明軍隊應付的,是大量的降軍。

先先後後,投降的綠營軍,有近40萬人。

後金也注重招降大明部隊,這是皇太極的皇令,事實上,不招降,他們是打不贏的。

努爾哈赤就是例子。

即使野戰,後金軍事實力強大,但是攻城便是難題。

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用四萬人,擊敗了大明十二萬精銳。

但是寧遠大戰,努爾哈赤六萬部隊被袁崇煥率著一萬士卒守住,還死傷慘重,不得已撤軍敗退。

打完寧遠大戰不久後,努爾哈赤便死了。

皇太極吸納了教訓,決定招降。

之後,戰爭就變了,皇太極驅使著這些降軍進攻,開始自相殘殺。

說來也奇怪,不敢與後金廝殺的部隊,殺起自己人來,那是一個心狠手辣。

為了投名狀,一個比一個賣力,一個比一個狠,又賣命又賣力,妙計一個接一個,就是這麼怪。

阿敏騎著大馬,看向前方,問道:“前方便是灤州城?”

“回貝勒爺,正是。”

“大軍駐紮整頓,三日後開始攻城。”

大戰來襲!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