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禁讓他對林平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一探究竟。
幾人沒有在茶館過多逗留,匆匆起身,朝著嶽靈珊離去的方向追去。
他們心中都充滿了對林平安的好奇和探究欲,想要儘快揭開這個神秘人物的面紗。
夕陽已沉,天色漸暗,衡山城劉府內燈火通明。
嶽靈珊自茶肆匆匆離去後,便一路向北,穿行於大雨滂沱之中。
她沿著屋簷下的狹窄通道,快步走過了三條繁華的長街。
當她抵達一座氣勢恢宏的大宅前時,只見門口高懸著四盞明晃晃的大燈籠,十餘名僕人手持火把,有的撐著雨傘,正熱情地迎接絡繹不絕的賓客。
定逸師太、何三七等一行人先行進入,隨後又有眾多賓客從長街的兩頭紛至沓來。
嶽靈珊走到府邸大門前,迎賓的僕人滿臉堆笑,熱情地招呼道:“貴客光臨,請進府內奉茶。”
她邁入寬敞的大廳,耳邊立刻響起了嘈雜的人聲。
二百餘名賓客分散而坐,各自談笑風生,熱鬧非凡。
嶽靈珊焦急地環顧四周,急切地想要找到父親和母親的身影。
她仔細觀察,發現恆山派的尼姑們圍坐在左側一桌,而華山派的弟子們則坐在右側一桌。
然而,她並未在其中看到父親嶽不群的身影。
她繼續一桌一桌地搜尋,忽然發現青城四傑——侯人英、洪人雄、羅人傑以及一群青城派弟子圍坐在兩張桌旁。
她心中一動,繼續向前看去。
只見大廳上首並排放置著五張太師椅,其中四張空無一人,唯有靠東的一張椅子上端坐著一位身材魁梧、紅臉膛的道人。
嶽靈珊心中明白,這五張太師椅乃是專為五嶽劍派的五位掌門人準備的。
嵩山、恆山、華山、衡山四劍派的掌門人均未到場,唯有泰山派的掌門天門道人端坐其上。
嶽靈珊心中更加焦急,她繼續尋找著父親的身影。
她的目光在兩旁端坐的十九位武林大俠中穿梭,其中不乏恆山派的定逸師太、青城派的餘滄海以及浙南雁蕩山的何三七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在下首的主位上,坐著一個身穿醬色繭綢袍子、身材矮胖、頗似財主模樣的中年人,正是這座府邸的主人劉正風。
嶽靈珊先向劉正風恭敬地行禮,隨後又向天門道人拜倒,恭敬地說道:
“華山弟子嶽靈珊,叩見天門師伯。”
天門道人慈祥地朝著嶽靈珊點了點頭,和藹地問道:“你爹爹怎麼沒和你一起前來?”
就在這時,門外又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一個爽朗的聲音:
“天門師兄,劉師兄,我沒來晚吧?”
在門扉輕啟之間,一位身著青色長袍的中年文士緩步踏入,他面龐清癯,頰下垂著五綹長鬚,宛如畫中走出的書生,一臉正氣盎然。
他手持摺扇,輕輕搖動間,更顯其瀟灑儒雅的氣質,舉手投足間盡顯文人風範。
他一邊向裡行進,一邊向四周的江湖豪傑們抱拳施禮,聲音溫和而誠懇:
“諸位武林朋友,華山派嶽不群有禮了。”
此人正是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他的到來立刻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嶽靈珊一見父親現身,心中一喜,她正急於將青城派與福威鏢局的糾葛告知父親,於是連忙迎上前去。
此時,青城派掌門餘滄海只是淡淡地瞥了嶽不群一眼,隨即便將視線移開,再次投向門口。
他面上雖無波瀾,但手指卻不由自主地輕輕敲打著太師椅的扶手,這一細微的動作透露出他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餘滄海派出手下精英人豪及其親子前往福威鏢局探聽虛實,然而數日已過,卻遲遲未見他們歸來報信。
這種未知的等待,讓餘滄海的心中充滿了不安的預感。
就在眾人紛紛猜測之際,突然,一道冷冽而霸道的聲音穿透喧囂,自劉府門外清晰傳來:
“青城派餘滄海,可在此地?”
這聲音雖不高亢,卻如洪鐘般在每個人的耳畔迴盪,使得原本交頭接耳的賓客們紛紛側目,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