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策是否知道黑雲崗慘案,始終是個謎。
——其實王策並不知道。
那天晚上,他確實很累,所以睡得很踏實。
起床之後,王策繼續忙著地圖、聯體山地車、碗口銃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對安平縣三大家族的事情早已忘在腦後。
直到三天後,王策出城巡查農田的時候,才無意中詢問了一下安平縣三大家族的事情。
劉瞎子微低著頭,非常淡定地說道:“大人放心,那些食古不化的地主鄉紳,已經被送到黑雲農莊安置了。”
“大人以前說過,這些地主鄉紳,讓他們種兩年地,自然就明白人間疾苦了。”
“小的已經送他們去地裡了……”
王策對此頗為讚賞。
在王策的觀念中,沒有什麼地主階級是不能改造的。
讓他們好好幹活,勞動改造,估計就不會再鬧騰了……
就這樣,時間一點點過去了。
慶陽府下轄的幾個縣陸續恢復了民生,糧食得到了補充,百姓也開始返鄉耕種了。
而王策這邊,在苦等了十天之後,終於收到了孫傳庭的書信。
對於王徹來說,孫傳庭算是一代奇人,是崇禎時代文武雙全的名臣。
孫傳庭死後僅五個月,大明就被李自成推翻,因此有“傳庭死而明亡”的說法。
到了乾隆年間,還為孫傳庭贈諡“忠靖”,被稱為孫忠靖公。
王策開啟書信,發現孫傳庭的字寫得很好。
但是這種繁體字的行書,外加半文言文的語體,讓王策看得一臉茫然。
王策只好把書信交給孫世瑞,讓他幫忙解說解說。
孫世瑞一臉苦笑。
原因也很簡單:孫傳庭寄來的書信,並不是孫世瑞期待的那樣。
所以孫世瑞以為,王策把書信交給他,是王策對孫傳庭的一種抱怨。
孫世瑞硬著頭皮,將書信上面的內容解釋了一遍。
首先,孫傳庭不冷不熱地讚揚王策收復了慶陽府,但是對王策的來歷提出了疑問,說王策是“善戰者無名,卻不知英雄出處”。
——這話說得雖然好聽,但其實是在懷疑王策的來歷。
其次,孫傳庭對慶陽府能夠為前線提供多少支援,抱著嚴重的懷疑態度,還聲稱“天災之後、地方貧瘠,不宜徵召嚴苛”。
當然了,最讓人火冒三丈的,還是孫傳庭在書信中的最後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