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好戲落幕,意猶未盡的李世民興致勃勃,帶著幾個兒子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處,準備觀看第二場《將相和》。
熟悉的開場旋律響起,臺下瞬間安靜下來,演員們依次登臺亮相。
隨著劇情逐漸推進,李世民愈發沉浸其中,情緒也愈發高漲!
《將相和》原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藺相如與廉頗的故事。
藺相如憑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功績,位高於廉頗,廉頗心生不滿,藺相如為顧全大局屢次避讓,廉頗知曉後負荊請罪,二人最終和解,共保趙國安寧。
在蘇策的大膽改編中,將故事背景移至隋末唐初。
文臣蘇賢,智謀超群,於複雜局勢中憑謀略化解諸多外交難題,為唐室穩固根基。
武將李猛,作戰勇猛,率軍南征北戰,屢立赫赫戰功。
起初,李猛因蘇賢憑藉智謀得寵,官職漸高,心中不服,常尋釁作對。
蘇賢深知國家初建,需文臣武將齊心協力,故而處處忍讓。
李世民彼時身為唐王,敏銳洞察到朝堂上文臣武將間的嫌隙,多次以國家大義曉諭二人。
一日,李世民設朝會,巧妙引導話題至國家困境,蘇賢慷慨陳詞,提出治國良策。
李猛見其心繫天下,並非徒有虛名,再憶過往種種,深感愧疚,毅然效仿古人,揹負荊條向蘇賢請罪。
自此,二人冰釋前嫌,在李世民麾下,攜手為大唐開疆拓土、治國安邦貢獻力量。
說實話,蘇策也知道這劇本挺有創意的。
前世的人要是看到這改編劇本,說不定會眼前一亮。
《將相和》剛剛演完,李世民就一臉感慨地開始感嘆:“文臣武將,皆是國家之棟樑。唯有二者齊心,方能保我大唐江山穩固啊!”
李承乾看得目不轉睛,被舞臺上的表演深深吸引。
他的目光緊緊跟隨著藺相如與廉頗的一舉一動,彷彿自己也置身於那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中。
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將蘇賢和李猛從彼此猜忌到最終和解的過程演繹得絲絲入扣。
李承乾時而為蘇賢的豁達與睿智暗自稱讚,時而又因李猛的固執己見而微微蹙起眉頭。
李世民感慨之餘,輕輕拍了拍李承乾:“乾兒,你怎麼看?”
李承乾回過神來,思索片刻後認真說道:“兒臣覺得,這劇講的是將相齊心方能保國安民,朝堂之上,大臣們應當摒棄私怨,以國家為重。”
李世民一聽,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點頭道:“乾兒所言極是。”
說完,他又看向李泰,問道:“青雀,你呢,有何見解?”
李泰一心想在父親面前表現,見李承乾得了誇讚,心裡有些著急,忙說道:“在兒臣看來,這劇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情節毫不寫實,內容空洞無物,庸俗不堪,簡直是一片胡言亂語,兒臣覺得……”
“閉嘴!”
李世民大怒,本以為李泰能說出什麼高見,沒想到他卻這般貶低。
他當然知道劇裡的內容經過了藝術加工,可這是他喜歡的戲啊!
就算有改編,李泰也不能這麼說。李世民不要面子的?
李治聽完也是一愣,心說我這四哥今天這是犯了什麼病?
平時拍父親馬屁還來不及,今兒怎麼罵上了?難道這是一種新的拍馬屁招數?嗯……要學習。
但在沒搞懂李泰的套路之前,他可不敢馬上就向李泰學習,還是走常規流程吧:“阿耶,你莫生氣,我覺得這出《將相和》寫得真好,兒臣深知文臣武將和諧共處對國家的重要性,往後定當以劇中為鑑,努力為大唐的繁榮貢獻力量。”
李世民欣慰地摸摸他的腦袋:“哈哈,你有這個心就是好的,治理國家,本就需要各方齊心協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