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5:我靠摸魚抓蝦養活妻女

第34章 提前給女兒攢嫁妝-新書求訂閱

張勝利笑著說:“是這樣的,看今年收成不錯,早稻畝產應該有600斤。”

“交公糧的標準出來了,每畝田200斤,政府讓我們村委會的人,家家戶戶通知一下。”

交完公糧後還有提留,這個年代農民手裡除了夠吃的糧食外,能賣錢的糧食就不多了。

此時改革開放才幾年,企業的稅收只佔了很小的比例,龍國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靠農民交公糧。

大環境如此,沒有人能改變。

張衛國點頭:“叔,我們知道了。等水稻收割進來,曬乾後,咱們老張家就去交公糧,保證不給你臉上抹黑。”

閒聊幾句後,張勝利又問:“聽村裡人說,你現在去了市裡做小工,工資怎麼樣,累不累?”

不出他所料,被趙大嬸一宣傳,大家都知道了他這段日子在城裡做事。

幸好德山市很大,現在村裡人都忙著雙搶,不會有人拆穿他。

“比城裡正式工人的工資低點,還包吃一頓午飯,我想著比種田強,就答應幹兩個月。”

“忙完這個月,應該就能完工。”

張勝利點點頭:“能掙到錢就成,好了,我得去通知別家,先走啦。”

交代完公糧的事兒,又和張衛國拉了幾句家常,張勝利這才揹著手,往下一家走去。

張衛國目送著村支書的背影離開,這才轉身回了院子。

老爹張為民已經幫忙把腳踏車推進了堂屋裡,眼下,對農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雙搶”。

“雙搶”,搶收早稻,搶種晚稻,是南方農民一年到頭最累、也最要緊的一場戰役。

八十年代的農村,沒有後世的聯合收割機,更別提什麼省時省力的拋秧技術。

先要用鐮刀把稻穗割下,整齊地碼放在田裡。

再搬到嘎吱作響的木製打稻機旁,靠著雙腳不知疲倦地踩動踏板,讓滾筒將穀粒從稻稈上剝離下來。

這一切,靠的全是人力。

烈日當頭,暑氣蒸騰。收割稻子的人都被曬得油光發亮,汗珠子順著臉頰脖頸往下淌,砸在泥地裡。

男人們還要把打下來的穀子,一擔一擔,用肩膀和那根磨得光滑的扁擔,硬生生從泥濘的田裡挑回到自家的曬穀場。

那籮筐沉甸甸的,壓得扁擔吱呀作響,也壓彎了男人的腰。

女人們也沒閒著,她們負責把挑回來的稻穀均勻地鋪在曬穀場上。

頂著日頭,拿著長長的耙子,隔上一會兒就得翻動一次,好讓每一粒穀子都能曬到太陽,儘快脫去水分,變成可以儲藏的幹谷。

空氣裡瀰漫著稻穀的清香,也混雜著濃重的汗味。

就連半大的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任務。

妞妞才七歲,已經像個小大人似的,在井邊賣力地搓洗著一家人被汗水和泥水浸透的髒衣服,小臉蛋被曬得通紅。

狗蛋則拿著根小樹枝,寸步不離地守在曬穀場邊上,瞪大眼睛,時刻警惕著那些想要偷嘴的雞鴨。

一旦有家禽靠近,就立刻揮舞著樹枝,吆喝著把它們攆走,護著那一片金黃的希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