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嬸快步走上前,拉著丈夫的胳膊,指著張衛國介紹道:“老鄭,這就是我跟你提過的,上次在德山市幫了我和小蘭大忙的那個張衛國同志!”
然後又指著張勝利:“這是張衛國的二叔,張勝利同志。”
接著,吳嬸沒等鄭孟洲細問,就竹筒倒豆子似的,把張衛國他們來的目的,村裡建養豬場,想請專家指導科學養豬的事兒,一五一十地給自家老頭子說了一遍。
鄭孟洲認真地聽著,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溫和,慢慢變成了明顯的興趣和讚賞。
等吳嬸說完,鄭孟洲目光落在張衛國身上,眼神裡帶著欣賞,他笑呵呵地伸出手:“張衛國同志,你好。上次聽我愛人說到你,我就覺得你是個熱心腸的好青年,沒想到啊,你還是個有想法、有魄力的帶頭人!”
他緊緊握住張衛國的手,氣帶著顯而易見的興奮:“你剛才說的這個事,太好了。帶領鄉親們搞科學養殖,發展集體經濟,共同致富,這才是正路。你可真有遠見,真是好樣的!”
鄭副院長的態度,比張衛國預想的還要熱情!
張衛國心裡徹底踏實了,看來,這趟農大之行的任務很快就能完成。
張衛國被鄭副校長這突如其來的熱情和高度評價,搞得心裡熱乎乎的,臉上都有些發燙。
他連忙擺手,謙虛道:“鄭校長,您過獎了,我就是一個農民,就是想帶著鄉親們,跟著政策走,找條活路,別讓大夥兒再受窮。比起您這樣的專家學者,我們懂得太少了。”
張勝利也在一旁憨厚地笑著,看著自家侄子跟這大學裡的“大官”你來我往,說得頭頭是道,那股子驕傲勁兒,比剛才更盛了。
心裡直唸叨:衛國這娃,真是給咱張家人長臉!
“哎,話不能這麼說!”鄭孟洲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
“有想法,敢去幹,這就是了不起。很多事情,就缺一個敢想敢幹的帶頭人!”
吳嬸手腳麻利地給張衛國和張勝利一人倒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用的還是那種辦公室裡常見的,帶蓋子的白色搪瓷缸子。
熱氣氤氳,帶著淡淡的茶葉香氣,驅散了樓道里帶來的些許涼意。
“來,喝口水,潤潤嗓子。”吳嬸把茶缸子遞到他們面前。
“謝謝吳嬸。”張衛國接過,雙手捧著,感受著那股暖意。
張勝利也咧嘴道謝,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吹了吹上面的熱氣。
四人圍著辦公桌旁邊的幾張椅子坐了下來,氣氛更加融洽了。
鄭孟洲看著張衛國,眼神裡的欣賞毫不掩飾,主動問道:“衛國同志,你再詳細說說你們村那個養豬場的具體情況和你的想法?規模,品種,怎麼個養法,都說說,越詳細越好。”
他這搞研究的勁頭一下子上來了,對於這種來自基層的實踐案例,簡直是求之不得。
張衛國心裡早有腹稿,聞言便定了定神,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始詳細介紹起來。
“鄭校長,是這樣的。我們花溪村這個養豬場,現在主體工程正在建,地是我們村集體出的,資金是信用社貸款。這第一批,就像剛才說的,計劃是1500頭育肥豬崽,50頭母豬。”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看了看認真傾聽的鄭孟洲,繼續說道:“地方是有了,但這豬怎麼養,我們得從頭學。村裡勞動力不少,我們初步計劃,從村裡挑選踏實肯幹的,大概一百人,進場學習、幹活,也算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