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後,張衛國和謝彪召集了核心會議,進行第二次分紅。
這一次,他和謝彪作為主要投資人,每人分得了600萬,各自的賬戶上再次增添了一筆鉅款。
而剩餘的200萬,則悉數作為獎金,按照各人貢獻大小,分發給集團裡的骨幹成員和工廠的全體員工。
時間很快來到了1987年。
隨著國內經濟改革的深入,鵬城這座年輕的城市,日新月異。
李漢庭也在這一年風光回到了港島,他在內地這幾年,不但徹底熟悉了國情,還為港島的家族生意拓展了新的版圖,積累了豐富的人脈。
他的迴歸,象徵著李家對內地市場的關注,正在逐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與此同時,張衛國這些年的資產也在飛速膨脹。
邊境貿易的鉅額利潤,加上鵬城特區內各類投資的回報,以及羊城服裝廠的穩定運營,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他賬上可供支配的資金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600多萬。
張衛國知道,成立房地產公司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他看向身邊的謝彪,這些年,謝彪和阿強對張衛國可謂言聽計從。
張衛國的每一個決策,即便最初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最終的結果都證明了他的遠見卓識。
當張衛國提出要進軍房地產開發時,謝彪毫不猶豫地表示支援。
“衛國兄弟,你說幹房地產,那咱們就幹。我這裡還有些閒錢,全都拿出來,跟著你一起幹!”
他二話不說,當即拿出了1500萬,作為入股資金。
這筆錢,讓他在新成立的房地產公司中,佔據了35%的股份。
而張衛國,則投資了3500萬,持股65%,成為絕對控股方。
很快,一家名為鴻發地產有限公司的房地產企業,在鵬城註冊成立。
公司成立後,張衛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鵬城當時最熱門的沙頭角片區,成功拍下了一塊六百萬的地皮。
這塊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地理位置優越,周邊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升值潛力巨大。
隨著地皮的塵埃落定,鴻發地產有限公司正式吹響了進軍房地產市場的號角。
張衛國並沒有滿足於鵬城一隅,他深知,要將事業做大,就必須走向全國。
在鵬城站穩腳跟後,鴻發地產隨即啟動了大規模的融資貸款計劃。
憑藉張衛國穩健的經營策略和此前積累的雄厚資本,銀行對鴻發地產的信譽評估極高,貸款審批流程也異常順利。
有了充足的資金流,鴻發地產將觸角伸向了全國各地。
在羊城、滬市、京市、蘇市等一批全國一線、二線城市,鴻發地產紛紛拿地,開始建設大規模的住宅小區。
從選址、規劃、設計到施工,張衛國都親自把關,確保每一個專案都能成為當地的標杆。
從1987年到1991年短短几年的時間裡,華國經濟迎來了一輪高速發展期,房地產市場更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
鴻發地產憑藉精準的戰略佈局和高效的執行力,迅速在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張衛國的個人資產,也在這幾年間,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從5600多萬猛增至了驚人的29個億。
他賬戶上的數字,已然超出了尋常人的想象。
更重要的是,他空間裡的那些金條、珠寶首飾和古玩字畫,也在這些年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藏市場的興起,全都大幅升值。
張衛國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己的總身家,保守估計應該已經達到了60億人民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