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河村到三岔鎮是一條土路,路上的積雪還沒完全融化。
路上走的人多了,路中間幾乎沒什麼雪了,青石板路面還好,泥巴路上就全是稀泥,反倒不如雪路好走,走幾步鞋底上就沾滿了泥漿。
好在父子倆都是走慣了山路,倒也沒覺得什麼。
父子倆輪換著挑挑子,路上並沒停歇,緊趕慢趕也用了四個多小時,才趕到李家堡。
張偉舅舅家就在李家堡。
一座矮山腳下,竹林邊一棟撮箕形的房子,就是張偉三個舅舅的家。
左邊靠近竹林住的是二舅李大成,右邊挨著水庫住的是大舅李大順,中間正房是么舅李大元住。
因為張雲是寄住在李大成家,張開明和張偉直接進了他家的門。
進門時,二舅母趙紅玉正在堂屋一角剁豬草,見到張開明和張偉,她連忙起身,驚喜的道:“大姑爺,偉偉,你們怎麼來了?”
“二姐!”
張開明恭敬的叫了一聲,才回道:“專門來的。”
“二舅母!”
張偉也恭敬的叫了一聲。
趙紅玉一邊應承,一邊在圍裙上擦了擦沾著豬草碎屑的手,說道:“到火塘屋去坐,我去燒火。”
說完,見張開明正放下挑子,抽出扁擔,她這才注意到兩個籮筐裡裝的東西,頓時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問道:“大姑爺,你從哪裡弄的這麼多肉?”
張開明有幾分得意,“二姐,昨天偉偉打了一頭野豬,殺了豬後,我和偉偉給你們送點肉過來。”
趙紅玉再次驚駭,不過這次目光是看向張偉,“偉偉,你打到野豬啦?你可真厲害!”
誇讚完,又緊張的道:“來,讓二舅母看看,你傷到沒有?”
張偉讀書時,小學和初中也是寄住在二舅家,從小他就和二舅母親近,這時聽著她的誇獎和關心,張偉心裡暖暖的,笑著道:“二舅母,我好好的,一點傷都沒有。”
“真沒受傷?”趙紅玉還是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真沒!”張偉保證的說道。
趙紅玉這才放心,臉上笑的燦爛,招呼張開明和張偉道:“走走走,我給你們燒火烤,一會兒做午飯吃。”
對籮筐裡裝的苞谷和小麥,她問都沒問一個字。
張偉知道,幾個舅母中二舅母最是勤勞,是一點兒也閒不住的人。
只是他沒想到,這麼冷的天,二舅母竟然只顧著做事,連火塘都沒燒。
張偉的心裡一疼,連忙說道:“二舅母,我去燒火!”
說著就朝火塘屋走去。
他在這裡住了差不多有九年時間,熟悉的跟自己家裡一樣,輕車熟路的找到引火的樹葉和細柴,放在火塘裡早就熄滅但還沒燒完的疙蔸下面,拿過火柴點燃。
趙紅玉沒阻止,見他在生火,就去泡茶。茶泡好時,火塘裡的火也生起來了。
通常家裡來客人了,主人都要坐下陪著聊天,以示尊重和熱情。可趙紅玉是一個坐不住的人,拿了一包“大前門”給張開明後,道:“你二哥不在家,煙你就自己拿著抽!”
“我去給你們做飯!”
張開明揚了揚手裡的菸袋,“我抽這個就行。”
趙紅玉一瞪眼,“讓你拿著你就拿著,跟我你還客氣什麼。”
張開明只好接過,感嘆的道:“每次來你們這裡,都給我好煙!”
一包大前門要1毛5分錢,一般的人家抽不起,張開明從來都是抽自制的葉子菸。
趙紅玉沒說什麼,朝灶屋走去,準備生火做飯。
張開明又道:“二姐,你隨便做點就行,一會兒我們還要去一趟鎮上。”
趙紅玉停下腳步,問道:“你們去鎮上做什麼?”
張開明道:“偉偉過幾天不是要進城參加高考預考班了麼,讓他去鎮上找沈裁縫做件衣服。”
“我想去鎮上打聽一下哪裡有豬仔賣,我今年準備養頭年豬。”
趙紅玉點頭:“偉偉進城讀書,是要做一身新衣服,讓他自己去鎮上找沈裁縫就行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