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讀書人加入,氣氛當然是冷場了。
雖然李助很客氣,但武松、石秀、薛永就是覺得不自在,喝了兩碗酒,三人便結伴去茶肆外面看看渡船來了沒,隨從也找了個由頭離開,徒留蕭峰一人面對李助。
“實在抱歉,在下讓三位朋友失望了。”李助嘆了口氣,其實他還挺想融入的,可只要他一加入,不管啥場子,都容易冷場。
“哈哈...李先生不必在意。”蕭峰卻很淡定的安慰道:“兄弟們只是灑脫慣了。”
李助苦笑一聲,他也很想灑脫啊!
“在下有一事,還請李先生賜教。”蕭峰見此,便轉移話題道。
李助拱手說道:“蕭兄喚我元德即可,先生擔不起。”
“好,元德。”蕭峰點了點頭,隨即問道:“熙寧九年是哪一年?距今多少年了?”
李助回答道:“熙寧九年乃我朝神宗皇帝的年號,距今已有四十年。”
蕭峰神情一愣,自己死一次竟然在四十年後活了,真是不可思議。
他又問道:“不知這神宗皇帝與當今官家是何關係?”
“神宗皇帝駕崩之後,即位的是哲宗皇帝,之後才是當今官家。”
李助心中閃過各種疑惑,但還是回答道:“當今官家乃神宗皇帝第十一子。”
“原來如此!”蕭峰神情緊張了幾分,接著問道:“元德可知大理國鎮南王段正淳?”
李助一愣,想到蕭峰連自家皇帝都搞不清,把遠在天際的大理皇室搞錯好像也情有可原。
他耐心的解釋道:“蕭兄可能記錯了,大理中宗是大理保定帝的弟弟,大觀二年禪位,出家為僧。如今的大理皇帝,便是其子。”
“其子可是段譽?”蕭峰連忙問道。
“蕭兄,不可直呼其名啊!”李助連忙看了看周圍,見店小二、掌櫃的都沒注意這邊,才鬆了口氣:“大理皇帝的確有這個名字。”
蕭峰一臉驚喜,但很快又隱了下去。
因為他記起來了,段王爺並沒有即位,也沒有出家,而是殉情自盡。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打算將武大郎送到建康府之後,便動身前往大理,至少也要見一面這裡的段譽,他才能心安。
“多謝元德指點。”蕭峰想通之後,朝著李助抱拳道。
“蕭兄客氣了。”李助撫須而笑,一派溫和。
這時,薛永走了進來,開口道:“大哥,渡船來了。”
“好,”蕭峰站了起來,看向李助說道:“元德,我們一起過江。”
眾人走到渡口,只見武松揹著武大郎、石秀扶著叔父,兩個隨從抬著行李在此等候著。
渡船緩緩靠近時,那搖船的少年郎朗聲道:“船靠岸嘍!”
隨著“砰”“砰”幾聲悶響,船頭靠在了碼頭上。
那少年郎挽起粗布袖口,單足點在船舷,燕子抄水般掠過,輕鬆落在碼頭上。
眾人正待喝彩,卻見他俯身握住溼漉漉的麻繩,飛快的將這纜繩系在石碇之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