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遷回頭看著這對父子,平和的說道:“二位休要驚慌,晁蓋哥哥最重江湖義氣,斷不會為難二位的。”
正說著,他們便走到了忠義堂外。
得到了許可後,父子二人跟著宋萬、杜遷二人進入大堂。
父子二人抬頭看去,第一眼就被坐在第二把交椅上的男人吸引了過去。
那人濃眉大眼、高鼻闊口,即便是坐著,依然能看出是個魁偉的大漢。
宋萬開口介紹道:“這位便是梁山之主,江湖諢號托塔天王的晁蓋晁大當家。這位是蕭峰蕭...”
“蕭峰?!”
李通頓時瞪大了眼睛,望著蕭峰詢問道:“閣下便是千里送行、臨川降魔、戎州救難、義薄雲天的蕭峰好漢?!”
蕭峰看著這位英武的少年郎,亦有些喜歡,便點了點頭,溫和的提醒道:“小兄弟,且待宋頭領說完,再開口不遲。”
“哦哦哦...對不住。”李通回過神來,連忙向宋萬道歉。
晁蓋見狀,撫須大笑道:“好個爽利後生!是條漢子。”
蕭峰亦微笑頷首,心中暗自讚許這少年心直口快。
宋萬繼續介紹了吳用、公孫勝二人,又向一眾好漢介紹了這對父子。
李述慌忙扯住兒子,納頭便拜:“草民父子,見過各位頭領。”
“請起!”
晁蓋虛手一抬,便問道:“聽你的口音,不像是咱們這裡的人啊!”
李述老實交代道:“不敢瞞寨主,小生原本是滑州白馬縣人氏,在家鄉得罪了人,只得舉家搬遷,來到嘉祥縣不過數年。”
晁蓋點了點頭,繼續問道:“嗯,我看先生也是讀過書的,你家大朗亦是孔武有力,怎就做了劫道的買賣?還冒用我梁山的名頭?”
“唉...”李述聽得此言,忍不住嘆了口氣,才繼續說道:“此中緣由,卻也是說來話長啊!”
原來,李述一家搬到嘉祥縣後,由於不是本地人,時常被潑皮們欺負,李通少年氣盛,三拳兩腳打得潑皮哭爹喊娘,由於跟東漢開國名將同名,倒在這縣裡闖出“小固侯“的名頭。
誰承想日子好不容易能過下去了,人禍又至。
前些年那縣令是個貪墨的,今日要修城隍廟,明日要鑄千金鼎,苛捐雜稅如牛毛。
百姓苦不堪言,都道熬過這遭便罷。
哪知今年新官上任,變本加厲,竟連棺材本都要颳去三層。
百姓們被逼得活不下去,便聯合起來,由李家父子領頭,做起了劫道之事。
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不過李述、李通雖然劫道,卻也不會為難行商,只要交錢便能通行。
由於擔心行商們報復,李述自作主張,扯了梁山這面大旗。
還真別說,那些商隊聽說是梁山行事,反抗之心也沒那麼強了,倒是為李述省了不少事。
“我等雖行劫道之事,卻也立下了規矩,老弱病殘、肩挑小販、妓子僧道,分文不取。這般半載下來,倒養活了一村人。”
說到這裡,李述忍不住落淚,他一個讀書人,被逼得劫道才能活下去,也不知這世道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