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九年十一月,岳飛帶著一家老小與程哥兒一家經過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梁州城時,發現梁州知府宋江居然親自出城迎接。
當然,宋江可不是為了迎接無名小卒岳飛,而是為了迎接歐陽澈所組成的三十六國子監學子。
對於整個燕王府來說,這可都是大喜事。
在此之前,只有少數懷才不遇之人會來燕地碰碰運氣,其中自然真才實學之輩,但更多的則是讀死書之人。
還好蕭峰的內閣文臣強的一批,沈博毅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性格分配了工作,倒也暫時穩住了所有人的心。
梁州城外,岳飛站在人群中觀察著宋江。
卻發現宋江與大宋官員完全不同,他雖然身穿官袍,卻能笑容溫和的與周圍百姓聊天,只要有人叫一聲“宋大人”,他都會拱手回禮。
如此平易近人,把岳飛都給看呆了。
再聽周圍百姓的議論,岳飛總算是聽明白了,這位宋大人為人寬厚,最是喜歡仗義疏財,只要沒有犯大罪,他都會從輕處置,然後勸人向善。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梁州不說夜不閉戶,也是路不拾遺了。
不多時,一支隊伍出現在了道路盡頭,宋江一看,與諸位相親拱手後,便應了上去。
眾鄉親也閒來無事,跟著宋江一起迎接。
只見三十六名青衫學子個個腰懸長劍,揹負書篋,為首的俊俏書生正是歐陽澈。
他見宋江親迎,連忙翻身下馬,拱手道:“知府大人親迎,澈愧不敢當。”
宋江連忙上前扶住他,目光掃過眾學子,見他們雖面帶風塵卻個個目光炯炯,不由讚道:“哈哈哈...本官梁州知府宋江,字公明,諸位皆是天子門生,肯來山東效力,實乃主公之福,百姓之幸啊!”
一眾學子見宋江雖然其貌不揚,但性格溫和,頓時好感倍增,對歐陽澈的話更信了幾分。
“哈哈哈...”歐陽澈爽朗一笑,便為宋江介紹起這次跟他一同前來的同學們:
“宋大人,這位是胡閎休,字良弼,精通兵法。”
說著,他指向一位身材清瘦、眼神銳利的學子,胡閎休則拱手行禮。
“原來是胡先生。”
接著,宋江又一一認過李若虛、高登、雷觀等人,個個氣度不凡。
梁州府衙早已備下接風宴,席間觥籌交錯,宋江說起山東近年變化,聽得眾學子頻頻點頭。
酒過三巡,歐陽澈起身道:“久聞燕王治下山東路不拾遺,今日一見梁州街市繁榮,果然名不虛傳。”
宋江撫掌大笑:“明日諸位先生且隨意逛逛,一切真相便浮出水面。”
次日清晨,胡閎休與李若虛信步街市,只見青石路面掃得乾乾淨淨,兩旁店鋪幌子迎風招展。
賣早點的老漢掀開蒸籠,白汽中傳來陣陣麥香,接過銅錢時滿臉堆笑:“客官慢走,咱這饅頭用的新麥,是今年的好收成。”
街角處幾個孩童圍著貨郎嬉笑,手裡攥著糖人奔跑打鬧,清脆的笑聲灑滿長街。
胡閎休駐足良久,輕嘆道:“倉廩實而知禮節,此處百姓臉上的笑容,可不是裝得出來的。”
兩人又走出城,李若虛望著遠處田埂上忙碌的農夫,只見水渠縱橫交錯,田畝規劃得整整齊齊,點頭道:“聽聞燕王興修水利,輕徭薄賦,今日一見果然成效顯著。我等寒窗苦讀,所求不正是這太平盛世麼?”
“此乃明君也!”
兩人對視一眼,無比慶幸自己跟著歐陽澈來了山東。
兩日後,宋江命弟弟宋清帶著學子團起程前往濟南。
官道上商旅往來不絕,馬車行過之處,常能見到田間勞作的農人。
路過集鎮時,恰逢市集開張,綢緞鋪、鐵器行、書坊鱗次櫛比,南來北往的客商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高登忍不住買了把摺扇,展開卻是本地畫師所作的《豐收圖》,畫中男女老幼喜獲稻糧,眉宇間滿是喜悅。
他輕撫扇面道:“筆墨難描盛世景,這般氣象,足以讓天下讀書人動心了。”
與此同時,岳飛卻在青州城外勒住了韁繩。
他望著城門上青州二字,整理了下略顯陳舊的衣衫,翻身下馬向守城士兵拱手:“煩請通報郭將軍,同鄉岳飛求見。”
不多時,一員虎背熊腰的將軍快步迎出,正是青州指揮同知郭進。
他見岳飛雖面帶風塵,卻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不由笑道:“果然是岳家五郎,初聽之時還以為下面的弟兄騙我呢!伯母可在啊?”
岳飛抱拳行禮道:“岳飛見過郭二哥!母親就在車中。”
郭進聞言,立刻走到馬車旁,拜倒在地:“後生郭進,拜見伯母。”
岳母聽得車外的聲響,撥開布門一看,連忙說道:“郭二哥快快免禮!”
郭進站了起來,打量了一番岳母,見她精神尚可,才笑著說道:“伯母來了便好,我家母親一直唸叨著伯母,說在這邊做出了幾個新菜式,就想著與伯母分享啊!”
“好好好...”岳母高興的連連點頭,沒想到在這裡千里之外,還有鄰居想著自己。
隨後,郭進便領著岳飛一家入了城,進入自家府邸後,郭母得知老鄰居、老姐妹來了,當即就領著兒媳從後院出來迎接,將郭母、岳飛妻子王氏都帶去了後院。
前廳則是郭進、岳飛、嶽翻三人喝茶聊天。
郭進訴說著自己的發家史,聽得岳飛、嶽翻二人對蕭峰嚮往不已。
說到最近的三方大戰,郭進忍不住嘆息道:“只可惜王爺讓我留在青州駐守,不然的話,我亦願意上前線,與那遼國、金國的猛將大戰一場啊!”
岳飛聽得蕭峰用兵,感覺這位燕王用兵很樸素,很少出現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計謀,卻勝在穩健,因此出道至今從未敗績。
反倒是燕王麾下的吳用先生,用兵頗為詭道,倒是有趣得緊。
接著,兩人談及兵法韜略,岳飛侃侃而談,從山川地勢說到攻守之策,見解獨到鞭辟入裡。
郭進越聽越是心驚,最後猛地一拍桌案:“好個岳飛!這般才學竟埋沒鄉野,某這就修書給燕王舉薦你!”
當即取來筆墨,寫下薦信便讓快馬送往燕京。
岳飛阻攔不住,只能隨他去了。
畢竟在岳飛看來,自己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燕王已身經百戰,大概會看在郭進的面子上勉勵幾句吧!
幾日後,燕京帥府內,蕭峰正與許貫忠議事,忽聞親衛來報:“啟稟王爺,青州指揮同知郭進大人送來急信,另有濟南快馬報稱,歐陽澈先生率國子監學子已到濟南。”
蕭峰猛地站起身,虎目精光爆射,接過信箋看罷,神情不禁一愣:
岳飛?!
是他知道的那個岳飛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