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小國怎麼可能比得大國富裕?
正常情況下確實不可能。
但大秦卻是惟一的例外。
秦國為了一統天下,從而掀起的統一之戰,消滅了中原三分之二的人口,這絕不是沒有代價的。
秦國的命根子,商鞅變法之後,跟著秦國一路走來的老秦人也死傷慘重,幾乎沒多少老秦人了。
說白了。
秦國太急,秦王政也急,一切都太急了。
乃至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也有很大關聯。
曾經的天,為什麼一直拖著立國之事?
難不成真的單純因為人口不足的問題?
是。
但不全是,這些年,天一直在培養工人階級,扶持依附於皇權的軍工複合體。
或許其他人很在意名正言順的問題,然而天更在乎自身根基是否牢固的問題。
後世的滿清,教會了所有人一個道理。
那就是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拳頭才是硬道理。
其他都是虛偽的。
江南世家大族不願給大明繳納的賦稅。
最終都被滿清用刀子一點點收了回來。
達官貴族自以為高貴的脊樑。
最終是一個個被刀子打斷了。
淪為家奴。
貶為奴才。
當然。
天可不是在認同滿清的做法,收稅用刀子他不反對,但為了保障滿清八旗奴役統治的大屠殺,他不能接受,也無法接受。
天是從這個歷史學到了教訓,那就是一切的禮儀道德,在刀子面前,什麼都不是,有骨氣的人,總是少數,大多軟骨頭。
所以天不想成名太早。
更加不希望立國太早。
如果天立國太早,大漢成名太早,天很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第五次合縱連橫不一定能成,甚至就連試探也不是百萬流民南下那麼簡單。
可現在這個時機,是一個難得的時機,距離秦國正式開啟滅六國,大一統之戰,還有足足十年時間,其次距離秦國真正大一統又有十年。
十年又十年。
就是二十年。
就算秦國是鯨吞天下的虎狼。
屆時大漢也真正成長了起來。
“六國皆是冢中枯骨,那麼你統御的大漢呢?”
秦王政很滿意當下的一切,還未親政,卻初步掌控王權的他,已經體會到了權力的滋味,所以他很不理解天這種隨意跑到他國王宮的行為。
雖然現在的他不可能對天出手,反而希望天平平安安,否則大漢一旦出事,最終得利者就是楚國,從而讓產生一個真正能威脅秦國的強國。
大漢的三白一茶。
中原七國都眼饞。
但三白一茶只有掌握在大漢手裡,才符合中原七國大多數人的利益。
因為一旦三白一茶的掌控權易主,彼此之間一定會毫不顧忌的針對。
三白一茶。
關乎國力。
哪怕是秦王政也不得不承認。
三白一茶足以改變這個世界。
鹽,糖,茶,紙。
看似與毫不相干。
實際上息息相關。
“二十年後,到時再看!”
天暫時沒有回答秦王政這個問題。
因為他也沒有預知二十年的能力。
“二十年?”
秦王政不太理解天嘴裡面的二十年,到底來自什麼地方,但現在的秦國,雖然成功抵禦了第五次合縱連橫,但自身也需要休養生息。
但這個時間,最多十年,就足夠了。
那麼接下來的十年。
難不成是天在暗指,二十年後,秦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