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日為了合縱連橫很明顯是顧不得那麼多了。
為何?
因為合縱連橫不可能一直這樣持續下去。
七國君王也不是每次都會支援合縱連橫。
事實上。
在這一次的合縱連橫之後,也就是第五次合縱連橫之後,除了秦國之外,七國都開始極速走下坡路,繼承人那是一個不如一個。
甚至就連秦國自身,彷彿也遭受了冥冥中的詛咒一樣,完成了大一統後,子嗣後繼不力的情況也出現了,秦二世胡亥就是例子。
別看天平時嘴裡面一口一個趙王偃,閒著沒事就罵他兩句,對於當今七國的諸侯王,嘴裡面也幾句好話。
實際上,在後世人很多人眼裡面昏庸的趙王偃,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得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君王了。
打個比方。
例如後世趙構和趙王偃互換靈魂,嶽武穆絕對不會含冤而死。
因為趙王偃雖然有些時候愛昏頭,但進攻性一直都非常強烈。
今日打燕國。
明日打秦國。
對於後世大一統王朝頭疼不已的草原部落。
趙國的一個將領就可以騎在頭頂當太上皇。
除此之外。
趙王偃識人用人也算有幾把刷子。
對於李牧背地裡的支援不言而喻。
不然。
單單是一個不知道從哪流傳出來的草原太上皇名頭,都足以讓李牧坐冷板凳一直坐到死,甚至可能含冤而死。
然而就算是昔日的廉頗背棄了趙國,趙王偃也只是氣對方不聽自己的,事後還打算請回來,沒想過秋後算賬。
至於為什麼後來魏國和楚國。
不敢重用背棄了趙國的廉頗?
試問誰敢重用長平一戰後,在秦國不遺餘力的猛攻之下,成功守住趙國的通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且趙王偃一直沒有追究廉頗過去背棄趙國的事情,如果不是小人作祟,怕是人都給他重新請回去了。
說白了。
廉頗和趙王偃只是脾氣不合。
但實際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
“三十萬人,誰能想到,楚國對外出兵才二十萬,防備我們的人卻足足有三十萬!”
天感覺自己要被氣笑了,去年他還和未來的楚考烈王,當今的楚王熊元相談甚歡。
今年才過去幾個月。
轉頭就翻臉不認人。
“所以,陛下不可不防,這上百萬人口的大遷徙,很有可能是一場陰謀。”
陳平從不介意以最大的惡意揣摩敵人,因為他很清楚人可以多沒有底線。
“防備肯定是要防備的,無論這裡面到底有沒有七國的散兵遊勇,單單是上百萬外來人口的衝擊,對於如今也就一百多萬人的大漢壓力也很大。”
天一直覺得,陳平被低估了,漢初三傑裡面,韓信,蕭何,張良,雖然他們個個都對得起這個名號,但陳平自身的才能絕對是遠遠被人低估了。
不過按照陳平自身性格。
也有可能是他有意為之。
看似藏拙。
實則穩健。
“陛下的意思,我們明白了!”
蕭何聽明白了,天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這百萬人口他要,但裡面的危險也要排除。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人口充足之中,大漢國力會進一步增長,而且是大增長。
壞在........一個處理不好。
大漢就有可能會大動盪!
至於亡國。
倒不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