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
那麼多人都會種田。
日子應該過得很好。
很可惜。
黔首自古以來一直來就很苦。
尤其是在中原這一畝三分地。
你就算會種田,不辭辛苦的種田,一年到頭也不可能吃不飽,甚至隨時都有餓死的風險。
哪怕麥田裡面金色沙浪隨風舞動,到處都是肉眼可見的糧食,卻沒有一粒糧屬於你自己。
........
“我們這是走了多久?”
“應該快有兩個月了!”
“我們能不能就在齊國落腳,不去那遠在天邊的百越了?”
“想得美,齊國專門派遣了騎兵,防的就是我們這些人。”
“去,要去,必須去,只有去了百越,我們才能活下去,也只有百越共主願意給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一個活命的機會。”
“韓大人說了,百越自古以來就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炎黃子孫,大商後裔,不過好像也有人說百越是蚩尤九黎族。”
上萬人的隊伍,大大方方行走在齊國的土地上,如果不是看到大多數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流民,齊國黔首都以為是不是敵國入侵了。
好在齊國早在這支上萬人的隊伍進入齊國之前,就安排了一千輕騎來護送這支上萬人的流民隊伍,免得這些流民偷偷摸摸的混入齊國。
作為七國之中唯一看重商業發展的國家。
齊國也是七國之中最為富裕的一個國家。
同時。
稷下學宮也坐落在齊國。
文化思想亦是七國之首。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大儒多達千人左右,幾乎容納了諸子百家中各個學派,是春秋戰國時期幾百年來最為璀璨的文學聖地。
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諸子都曾在稷下學宮論道,傳播思想,如今擔任稷下學宮祭酒的人更是說出人性本惡的荀子。
所謂祭酒。
學宮之長。
如今荀子就是稷下學宮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尤其是在這個稷下學宮還沒有毀滅的時候。
稷下學宮,文學聖地。
因齊而生,因秦而亡。
這不是說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為後世打下大一統的根基是錯的,而是每一次王朝更迭,都有很多寶貴的東西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如果大秦真能傳承萬世,那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可隨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霸王項羽在咸陽宮的一把火,七國傳承也大多消失不見了。
其次。
作為姜太公姜子牙建立的諸侯國,雖然齊國經歷了田氏代齊重大變故,但齊國的黔首,一直都是七國之中生活水準最好的諸侯國。
或許還是吃不飽,但不至於餓死,千萬別小看餓不死的重要性,大多數餓不死的朝代,放在後世都算得上難得一見的盛世王朝了。
所謂盛世。
其實說白了就是餓不死。
沒有大規模的饑荒逃難。
有一口糧吃。
沒人會造反。
可目前齊國的國力,也只夠養活齊國的黔首。
貿然增添韓國流民,只會讓齊國黔首餓肚子。
所以齊國相候勝看在百越共主的面子上,可以送出一部分糧草幫助這批韓國流民度過難關,但不可能允許這些韓國流民乘機賴在齊國不走。
也就是齊國相候勝,親眼看過百越那些大船,知道百越完全有這個能力帶走這些韓國流民,否則他不會輕易放上萬韓國流民踏入齊國境內。
“韓兄你看,怎麼有那麼多流民自遠方而來,遙遙望去,一眼看不到頭,可流民為何有騎兵護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