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親趙國根,當年在我麾下做事,你要是不嫌棄,往後就叫我侯叔。”
趙駒知曉侯孝安此舉意味著什麼,但也沒有絲毫猶豫,拱手喊了一聲:“侯叔!”
侯孝安臉上笑意更濃,眼中滿是欣慰,上前拍了拍趙駒的肩膀:“好!從今往後,你就是我侯孝安的侄子!
有什麼困難,儘管跟侯叔說,千萬別客氣。
咱們爺倆共同努力,為陛下效力。”
趙駒點頭應是,在他看來,如果真的要在安朔帝和太上皇之間選一個,那他寧願選擇更年輕、行事風格更合他胃口的安朔帝。
侯孝安拉過趙駒,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愁容:“駒哥兒,你來得正好。
我正為一件事發愁,你一向機靈,點子多,來幫我看看。”
說著,他拉著趙駒走到桌案前,指著上面堆積如山的文書。
趙駒走上前,從桌案上拿起幾封文書,小心翼翼地開啟檢視。
文書的內容大致相同,都是順天府都司下屬各處募兵所送過來的。
大抵都是在訴苦,徵兵艱難,請求支援。
趙駒嘴角微抽,這大景朝與前世的明朝頗為相似,採用的是軍戶制度,即士兵及其家屬的戶籍屬於軍府,被稱為“軍戶”。
入了軍戶之後,世世代代都只能為兵,自己就是個再明顯不過的例子。
在大同鎮那等戰火紛飛的邊關之地,情況還好些。
那裡百姓生活困苦,不乏為了一口糧食而選擇當兵的人,徵兵倒也沒什麼難度,甚至有時還供不應求。
可順天府是什麼地方?
乃是大景朝的首都,生活水平比邊關各地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在這裡,只要稍微努努力,養家餬口並非難事,誰又會願意來當苦哈哈當兵?
趙駒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既然沒人願意來,那便提高軍餉待遇,或許能吸引一些人。”
侯孝安苦笑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駒哥兒,你說的這個辦法,我不是沒想過。
但問題是,這年頭,軍營不發軍餉、貪墨軍餉已經成了常態。
邊關之地還好些,需要手底下的兵卒們賣命,不敢太過分。
可在這順天府,少有戰事,貪墨軍餉、吃空餉已是屢見不鮮。
百姓們早就對軍餉能否按時發放失去了信心,就算我們提高了待遇,他們也不見得會相信。”
趙駒瞭然,這是朝廷,或者順天府這邊的信譽出現了問題。
趙駒好奇地問道:“侯叔,陛下知道這些事嗎?”
侯孝安微微嘆氣,道:“陛下日理萬機,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這些軍中的貪腐之事,下面的人未必會如實稟報。”
說著,侯孝安手指往上指了指,無奈道:“而且,陛下就算知道,怕也只是有心無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