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莫要再爭,侯孝安此奏,實乃為朕帶來了破局之策。”
安朔帝目光如炬,掃視著群臣,緩緩說道,“朕以為,侯孝安所提之策,可行。
杜爾伯特部與土爾扈特部,本就並非鐵板一塊,如今有此契機,正可分化瓦解。”
他微微頓了頓,繼續說道:“即刻派遣使者前往杜爾伯特部,與烏日圖商議合作細節。
務必確保他能履行承諾,退兵並截斷瓦剌糧草。同時,對烏恩其要以禮相待,切不可有絲毫怠慢!
至於渥巴奇,這可是重要籌碼,派人嚴密看守,同時選派能言善辯之士,與土爾扈特部展開談判,曉以利害,逼其退兵!”
眾臣紛紛領命,安朔帝又將目光轉向兵部尚書房弘文,說道:“你即刻去調查趙駒此人的詳細情況。
如此智勇雙全的年輕將領,是我朝之幸,朕要重重嘉獎!”
房弘文領命而去,不久便匆匆返回,拱手行禮:“陛下,趙駒情況已查清。
此人出身軍戶,其父趙國根,曾為侯孝安將軍麾下百戶,戰死沙場。
趙駒自幼隨父從軍,屢建奇功,因斬敵數十被升為百戶。”
安朔帝聞言,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讚歎道:“虎父無犬子!趙駒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膽識與謀略,實在難得!
其父為我朝捐軀,他又在軍中屢立戰功,實乃忠義之後!”
由不得安朔帝這般高興。
侯孝安出身國公府,乃是修國公侯曉明之孫,只不過和他一樣是庶出,是安朔帝一手培養起來的。
如今侯孝安麾下出現如此少年英才,自是讓他倍感欣慰,這不僅是侯孝安麾下英才輩出,更是他慧眼識珠、培養人才的明證。
更重要的是,趙駒父子是由侯孝安一手提拔,那自然是根正苗紅的‘自己人’,日後必定能為朝廷效力,為自己分憂解難。
安朔帝臉上欣慰的笑容久久未散,他環視著朝堂上的群臣,緩緩開口道:“趙駒如此忠義英勇,立下奇功,朕定要重重封賞。
諸位愛卿,說說看,該如何封賞趙駒?”
柳芳搶先一步,拱手道:“陛下,趙駒智勇雙全,立下赫赫戰功,微臣以為,應升其為千戶。”
見安朔帝眉頭微皺,賈永祥向前踏出一步,高聲說道:“柳大人此言差矣!
趙駒年紀輕輕便有如此作為,實乃可造之材,依臣之見,可破格提拔他為衛指揮僉事!”
吏部侍郎劉洪聞言,眉頭緊鎖,怒氣衝衝地站出來,直指賈永祥怒噴:“賈將軍此言,實乃荒謬至極!
你究竟是何居心,竟要如此倉促提拔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至高位?
趙駒雖智勇雙全,立下戰功,但他畢竟只是區區百戶,從六品之微末官職,一躍而成為四品衛指揮僉事,這中間的跨度之大,簡直前所未聞!
我朝歷來重視官員升遷之制,講究循序漸進,以此磨礪心性,增長才幹。
再者,若以此為例,今後軍中但凡稍有戰功者便皆求速成,我朝軍制豈不亂了套?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軍中將領的選拔與晉升,更需謹慎行事,不可兒戲!
臣以為,趙駒之功應予以表彰,但提拔之事需從長計議,可先升為千戶,待其日後有更多功績,再行考慮更高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