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那個在林清澄手上的鬼發出的叫聲越來越淒厲,其他的幾個鬼所在一邊忍不住瑟瑟發抖。
都是死在山上離不開這座山的鬼,相處了幾十年,他們彼此間也勉強算得上熟悉了。所以他們才更知道被林清澄抓在手裡的鬼生前死後都是個什麼貨色。
這個鬼生前可是個狠角色。
他死在五十七年前,死的時候三十六歲。
是個拍花子。
五十多年前的華國,監控裝置還沒有普及,更不用提什麼定位追蹤裝置了。
當年被迫“走失”的婦女兒童不計其數。
拍花子的這種叫法大多流行於華國北部地區,最早出現的時候大約是晚清時期,由一個怪談故事得名。
相傳有一個老太太,經常穿的破衣爛衫,一副叫花子打扮,她會出現在小孩子的身後,趁其不備往那孩子肩頭拍上一把,那小孩的眼睛就花了,會乖乖聽她的話,跟著她就走了,從此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再難找到。
因此這類人販子也被人叫做拍花子。
小時候有許多家長會嚇唬自家小孩:“再哭,把你扔到大街上,看拍花子的不把你帶走;小孩兒天黑了,拍花子的來了,趕快回家。”
哪怕用的手段不同,叫法也不同,這人本質上還是一個人販子。
他會和自己的同夥一起出現在山上,自然也是和他們從事的勾當有關係。
拍花子他們這一行有些黑話。
比如說一個拍花子,最近聯絡了一家老爹(買主),說是想要個一炷香(男孩),所以就來到了新碼頭(拍花子沒去過的地方),觀察這孩子好一會兒了,是個嫩藕(長得好看),又站得起(身體健康),應該是個順風兜(順手得來),手腳仔細點,當心失了風(中途被發現),成了顆棺材釘(被官府抓獲)。
根據這個鬼的記憶,他們一行三人過來這裡,正是來尋‘一炷香’的。
黃平坡這一片之前受山神庇佑,民風淳樸,村落依山而建,有不少孩子會到山上撿柴回去燒火。
這些拍花子無意間發現了這個‘新碼頭’,觀察了兩天之後發現有機可乘,許是這一片鮮少有外人踏足,這裡的孩子比其他地方少了些警惕性。
哪怕孩子回家晚了,家裡的家長也不會第一時間往被拐賣了這方面去想,因為孩子們一起在山上玩忘了時間也是時有發生的事兒。
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他們拐了孩子跑路的時間。
到時候他們再給這幾個孩子身上噴點水,裝出一副急急忙忙的樣子,說是鄉下來的,孩子病了要帶孩子去大城市求醫,再給人塞點錢,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了。
他們已經備好了藥水,就等這幾個孩子上山撿柴好動手了。
但他們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座山,是有主的。
當時的山神剛沉睡不久,毛神還沒有現在這麼宅,按照山神之前的吩咐,祂偶爾會去巡山,將誤入山林深處的人類引出去,又或者在那些上山撿柴的孩子不小心從坡上滾落下來的時候稍微撈一把。
祂就是在這個時候碰到的這些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