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藍玉大軍分為幾路,連克柏興州諸部,同時也將賈哈喇逼入絕境。
這場剿叛之戰到了這裡可以說,已經算是結束了。
可是藍玉卻不肯罷手,藍玉又趁著時機上奏言:“西南軍士少,請籍民丁為兵。其長河西、朵甘百夷,地相連屬,恃其險遠,久不入貢,請兵致討。”
朱元璋在接到藍玉的奏報之後,臉上也看不出喜怒,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並不喜歡藍玉這幫驕兵悍將到了這個時候,還要不顧朝廷日趨穩定的大勢,到處開戰,以各種理由留手兵權。
倘若這個時候朱元璋還年輕,也倒無所謂,反正打下來的地盤不管有沒有用,那都是功績。
可如今藍玉要打的這些地方是入不敷出的窮山惡水不說,而且他還一直想用這種方式緊握兵權不放手,這就是在挑戰朱元璋的底線了。
所以朱元璋在看到藍玉的這份請剿長河西、朵甘百夷的奏疏一送到他的御案之上,朱元璋心裡就有了決斷。
朱元璋叫來兵部尚書茹瑺,讓他擬文傳旨藍玉:“籍民為兵,甚不可。其民連年供輸煩擾,又以壯者為兵,其何以堪?況兇渠已殄,人知順命,雖獷悍者漸革其習,戍守軍士,皆有成規,何用增益,重困吾民乎?”
“其長河西、朵甘百夷之事,朕惟兵久在外,不可重勞,但養銳蓄威,徐議大舉,此非四十萬眾不可行也。今爾所統之兵,選留守禦,餘令回衛,爾即還京。”
茹瑺遵命,立刻就將朱元璋的旨意以兵部六百里加急速遞藍玉,命藍玉挑選一部分精幹兵士留下來防守,其餘的讓他們返回各自衛所,同時又命藍玉即刻班師回京。
藍玉看到兵部發來的朱元璋旨意,雖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這是皇上的旨意,他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也要看具體的條件,畢竟大明朝軍制與前朝不同,大明朝如今的兵制是:五軍都督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兵部負責征討、鎮戍、訓練以及軍需調配。
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
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和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制度,縱然是藍玉這樣的驕兵悍將想要繼續戰爭,他們也不能讓手下的軍官將士在沒有朝廷命令的情況下,跟著他們一起蠻幹。
而且從統屬關係上來說,皇帝認可的戰爭任務結束了,各衛所的將領和兵士就不屬於統兵之將能夠直接下令管轄的直接屬下了。
他們必須按照朝廷命令各自歸建,否則就可能會被朝廷判定為“謀逆”!
這可是誰都背不起的罪過。
況且大家跟著藍玉出來,除了他的義子親信之外,剩下的那些衛所將軍們,他們想撈的不過就是一些軍功好處而已,真的犯不著和藍玉一條道走到黑。
而且即便是走到了黑,也不見得能有什麼好處,畢竟他們計程車兵軍需和功勞都需要朝廷的認證,朝廷認為他們多餘打的仗是不聽號令而進行的私戰,那麼後果有多嚴重,自然也不必多言。
所以,當朱元璋這份讓藍玉班師回京的旨意送到了西南之後,各衛所將領和士卒們就已經準備打包回府,不再聽從藍玉號令。
——————
求月票~~求關注。
(部分文言內容,摘抄於《明實錄·太祖實錄》為當朝歷史,非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