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抵抗的強度和韌性,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期。
但這樣的強硬抵抗,終究未能持久。
而他們之所以不能持久抵抗,根源就在於楚王那恐怖的高壓統治。
前線的將領們,一面要面對兇悍的燕軍,一面還要時刻提防著來自後方王都那雙猜忌的眼睛。
他們不敢擅自調兵,生怕被楚王猜忌,必須要等到命令下達才會行動;他們更不敢主動出擊尋求戰機,因為一旦失利,必遭嚴懲。
他們甚至不敢根據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做出任何戰術調整,因為那超出了楚王戰前下達的命令範疇。
要是這傳到王上耳中,他們都不敢想象會被扣上什麼大帽。
一群人只敢機械的執行著楚王的命令,彷彿沒有思想的提線木偶一般。
當燕軍以王莽部為先鋒,利用對楚軍戰術的熟悉,不斷變換進攻方向和節奏,尋找新的突破口時,楚軍各部隊之間卻因為怕被扣上“私下串聯”的帽子和主動應變能力,很快便漏洞百出。
一處防線被突破,相鄰的部隊因為沒有王上命令不敢擅自救援,只能眼睜睜看著缺口被燕軍越撕越大。
很快,連鎖反應發生,楚軍精心構築的防線在看似頑強的抵抗下,迅速崩潰。
燕軍北路主力勢如破竹,連下數座重鎮,兵鋒直指楚國腹地。
訊息傳回楚國王都,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譁然與恐慌。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
楚王暴跳如雷,將案几上的奏報狠狠掃落在地,對著下方匍匐一地、瑟瑟發抖的群臣咆哮。
“本王給了你們兵,給了你們將!你們卻連幾天都守不住!要你們何用?!爾等除了跪在這裡,還會做什麼?!”
群臣將頭埋得更低,如同泥塑木雕,無一人敢出聲辯解,更無人敢提出任何建議。
整個大殿死寂得可怕,只有楚王粗重的喘息聲迴盪。
看著這群如同行屍走肉般的臣子,楚王胸中怒火滔天,卻又無處發洩。
這些人什麼都沒做錯,他連根小刺都挑不出來,他此時竟找不到一個可以名正言順砍了洩憤的物件。
他只能將滿肚子的憋悶和怒火強行嚥下,臉色鐵青地重新部署戰略,在地圖上指指畫畫,調兵遣將。
最後,他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補充了一條。
“前線將領,交戰之時,可……便宜行事!務必給本王擋住楊凡!”
“臣等遵旨!”
官員們依舊用最恭敬、最整齊劃一的聲音領命。
然而,“便宜行事”這四個字,並未讓這些大臣有絲毫動搖。
回到各自崗位後,他們依舊只是嚴格地、一絲不苟地執行著楚王明確下達的調兵和防禦命令。
至於“便宜行事”的尺度在哪裡?如何利用這有限的許可權去主動尋找戰機、協同作戰、靈活應變?沒有人敢去想,更沒有人敢去做。
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保命要緊。
……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