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紅樓肝屬性

第380章 大國者下流

當然了,華夏自然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

這個少,並不是在數量上的,而是在質量上的。

比方說,華夏一輛電車售價就達到兩萬金幣。

就算刨除成本和給莉莉婭公主的分成,那麼華夏能夠得到的,也超過一千六百金幣。

光是一輛車,就夠他們在真真國購買多少東西?

因此,兩者之間,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貿易順差。

這也導致,西方大量的金幣,流入到了華夏。

並且也不僅僅只是金幣而已。

真真國用的是金幣,至於其他的幾個國家,他們用的貨幣,都和真真國不同。

但是真真國的金幣,可是真金白銀的金子製造的。

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往往都是紙幣。

若收了他們的紙幣,自然可以用他們的紙幣購買他們國家的貨物。

但是,如今雙方乃是貿易順差啊,華夏從他們國家購買的貨物,遠遠少於賺到的貨幣。

這樣一來,華夏手中,就會積壓大量的他國貨幣。

而貨幣一旦買不到東西,就是廢紙一張。

甚至他們還可以耍賴,直接來個貨幣變革,廢除原有貨幣,印製新的貨幣。

如此一來,那華夏手中的貨幣,就真的要成為廢紙一張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賈琮和其他幾國交易,都是用白銀來進行結算的。

白銀和黃金,都是貴重金屬,本身就有價值。

因此賈琮絲毫不怕會吃虧。

如此一來,西方便有大量的黃金和白銀流入到了華夏來。

也因此,賈琮已經單獨成立了一個叫做軍械研究院的部門。

這個部門,專門研製研發武器。

同時,賈琮也加大了對輪船的開發。

如今世界上流行的大輪船,全部都是蒸汽機輪船。

而賈琮,則是準備開發內燃機輪船了。

賈琮相信,他們和真真國等幾個國家,遲早必有一戰。

大量的黃金白銀的流逝,勢必會讓那幾個國家警覺。

然後,他們一定會採取措施。

除了限制進出口等手段之外,賈琮相信,他們最終一定會選擇戰爭的方式了。

因為,他們本身,便是一群強盜。

西方的國家,通常都靠海,地理位置狹窄,並沒有多少耕地可用。

好吧,若是總體算起來,他們的耕地並不少,甚至是華夏的兩到三倍。

但是他們的土地,大多數是牧場。

並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一個大國螺絲國手中。

而他們的氣候條件也不好,因此,他們並沒有形成農耕社會。

他們最盛行的是冒險和掠奪。

他們因為海岸線漫長,因此,他們經常駕駛船隻外出冒險。

海盜風盛行。

如今他們已經開始了文藝復興,第一次工業革命,距離第二次工業革命,大約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距離他們殖民全球,掠奪天下的時日,怕是已經不遠了。

而他們強盜的本性,那是出門不掠奪便覺得自己吃虧的主。

如今他們實實在在的吃了虧,他們怎麼可能甘願吃啞巴虧呢?

因此,賈琮感覺,他們之間,必有一戰。

既然如此,還是要早做準備的好。

並且,賈琮還有更深遠的佈局。

嗯,但是一切佈局,都要看航海。

若是航海不行,則一切免談。

到了年底的時候,湯若望再次求見。

賈琮聽了,不由大喜過望。

忙讓人將湯若望請了進來。

果不其然,這一次,湯若望又給他帶來了好訊息。

內燃機研製出來了,並且可不僅僅只是研製出來而已,經過實驗檢測之後,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的那種。

目前已經可以製造出裝配在輪船上的內燃機了。

其速度,是蒸汽輪船的一點五倍。

聽到這個訊息,賈琮十分滿意。

海戰,速度至關重要。

速度領先,便能立於不敗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一點五倍的速度,會讓華夏佔據絕對優勢。

因此,賈琮便命科研部配合軍工廠,開始批次製造內燃機輪船。

並且賈琮在全國成立了十個海軍軍事基地。

正所謂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海軍發展,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因此,賈琮已經在提前佈局。

而海軍建設,則是十分的燒錢。

一年下來,最起碼要三百萬兩銀子。

而這,還是剛剛開始而已,後面若是要擴大規模,花費只會更多。

如今工部有錢了,國庫充盈了。

但是華夏的花銷也著實不少。

因為從西方賺了錢,賈琮也並沒有吝嗇。

而是加快了鐵路修建的速度,加快了水力發電站建設的速度。

鐵路更是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開始齊頭並進。

並且是分地段進行修建。

如今整個華夏,都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期。

這也讓華夏各地,都為之受益不已。

這個受益,可不僅僅只是修建所在地受益而已,而是全民都在受益。

就如同後世的房地產,能夠帶動各行各業一樣。

如果根據前人的評判來說,如今的華夏,已經進入了所謂的盛世了。

整個華夏,賈琮不敢說人人都解決了溫飽。

但是至少九成五以上的百姓,都解決了溫飽問題。

好吧,其實這還真不算是太大的成就,因為經過戰亂之後,如今華夏的人口並不多。

也就兩三億人左右,人少而地多,讓百姓解決溫飽問題,並不困難。

但若是人口達到十二三億的時候你再試試?

若不像後世那般精耕細作,並且用上化肥農藥,是必定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的。

額——如今華夏已經擁有了安南,多出來五百多萬公頃的肥沃土地——那就沒事了。

而因為加大了建設進度,花費的銀子,也是海量的。

華夏的稅收雖高,但是也有些經不住這麼折騰了。

這讓戶部的官員,痛並快樂著。

如今,文武百官,士林士子,也都看出了新學的厲害之處。

華夏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超越了以往幾千年時間積累的地步。

而這,都是新學帶來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