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康六年,江右某地。
“《仙經》有云: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重生之秘,在不死藥,其形如丹珠。”
亂葬崗上一片寂靜,身著麻布道袍的陳陽緩緩放下鐵鏟,擦了把汗。
他面前的是一座已被刨開的孤墳,坑內的棺材也露出了大半。
“搬山道人本與普通蟊賊不同,倒鬥只為尋找不死藥,不拿金銀財寶,如今……”
(不死藥為利用墓局佈置,藏風聚氣,蘊養靈性,繼而令死者復活的寶物;墓葬形狀如鬥,倒鬥,又作盜鬥,指將墓葬開啟。)
其實陳陽本是地球青年,一夜夢醒後莫名成為異世之人,其中離奇與辛酸,一言難盡。
“盡說廢話。”
陳陽的師父袁公,正坐在不遠處的地上,有氣無力,如風箱般喘著粗氣。
“靈氣稀薄,登仙之路早斷,你師爺的師爺就沒見過什麼不死藥,若是不拿金錢,吃什麼?用什麼?真當自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了?咳……咳……”
他咳嗽幾下,低頭吐出一道夾雜血絲的濃痰。
“還墨跡什麼,打算等我死了再動手?”
“……”
陳陽別過頭去。
這位師父一貫陰陽怪氣,他早已習慣,且對方如今重病纏身,道袍底下的身體枯瘦得像具乾屍,骨頭向外凸出,被皮囊緊緊兜住,勒出裡頭骨骼的痕跡。
據說,這就是搬山道人倒墳掘墓的報應,在臨死前必然百病纏身,受盡極刑般的苦痛。
這些年來,開棺取物本是由袁公親自動手,陳陽在旁輔助,所以他本以為報應不爽之說,是師父為獨吞錢財而尋找的藉口。
回想起師父那張義正辭嚴的老臉,還有什麼“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慷慨陳詞,原先只覺得虛偽,如今看來,也不盡然。
只是,靈氣都快沒了,為什麼報應還這麼靈驗?
總而言之,開棺的活計終於落到了他的手上,但陳陽的心情卻很複雜。
“我真傻,真的,我之前單以為社畜的生活無趣,現在雖然是夠刺激了,卻要命啊!”
最終,陳陽還是動了。
他先是取出一雙牛皮手套戴上——人死而腐,有屍毒,常埋地下後穢物沉積、陰氣深重,不可直接以肉掌觸碰。
接著又將棺材上的浮土掃去,從工具匣裡取出墨斗,在棺材上彈滿了如網格般交叉的墨線。墨斗本是木匠取直所用,彈出的墨線至正至直,因此可剋制妖邪,若是在墨中混入三月大小的公雞頭冠精血,更有奇效。
做好準備,陳陽又施展“拔釘功”,以拇指、食指、中指拈住封住棺材的釘子,用巧勁將其一一取下。
接著便是開棺。
搬山道人開棺也有講究,一定是從下往上慢慢推,如此一來既可避免與死者四目相對,二來又可隨機應變——譬如說,萬一棺材裡有粽子,便能及時將棺蓋合上。
倒鬥乃不祥事,無數兇險中便有粽子——當然不是什麼肉粽甜棕,而是兇屍的代稱。
特殊行業,很多物事難免用其他詞來指代,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所謂“黑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