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來巡山——”
輕哼著小曲,陳陽趿著雙草鞋,聞著村落裡飄來的飯菜香,腳步輕快地來到了大塘坪。
按著老獨眼畫的地圖,他很快就分辨出了西山支龍,這座山崗倒是比伏虎崗略矮上一些,並生有些許雜草,孤零零幾顆樹木,又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墩墩山”。
夜色將至,陳陽朝著崗上去,藉著感應靈敏,遠遠地就避開村民耳目,一路走到山崗西側,與村落隔崗相對,背靠著彭澤支流。
仙,即山人,山脈也即龍脈,修行人要依山而居,乃是為了藉助龍脈煉氣,即便是在靈氣稀薄的今天,山上的靈氣也總比其他地方略強。八卦之中代表山的艮卦,兩道陰爻在下而陽爻在上,表達的正是地氣上浮而成山,而這地動之氣,正是生機孕育的表現。
故而要尋找靈好的閉關場所,總是繞不開名山大川,陳陽之所以要用鐵鍬,是為了挖個藏身地,作為臨時“洞府”。
鐵鍬揮舞如飛,未過一會,便挖出了個將近三丈深、直徑五六尺、向著山腹斜向下的深坑。
在周邊做了些佈置後,陳陽進入坑中,先攀在邊緣處將,將雜草樹枝做成的偽裝蓋好,這才下到坑內,略微吃了些乾糧,休息了一會,直到月明星稀。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祗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
雙腿盤坐於地,陳陽將不死含蟬掏出,先以安土地神咒加固四周,避免打攪,又按照白日裡為老獨眼開竅的手法故技重施,協助袖中青龍施展搬山術,以龍吻取出含蟬內部的不死靈性。
事關緊要,只比白日裡更加仔細小心,靈性一出,在陳陽靈覺中當即光華大作。
血玉髓與不死含蟬相比,猶如螢火與皓月。
在脫離了不死含蟬後,不死靈性之玄妙就再難以隱藏,僅僅指甲蓋大小的一點,便將陳陽挖出的地洞照得透亮,顏色則是濃烈如火的赤紅,炫人眼目,任憑歲月流淌依舊無法磨滅。
袖中青龍口中含住了一點不死靈性,雙眼逐漸變得有些迷離,難以自制,喉部下意識地用力,便要將這蘊含有極大造化的靈性吞下腹中。
並非是青龍反水,而是其作為靈獸之屬,最難以抵抗的就是這不死靈性的誘惑,若是將其煉化,靈軀之中必然能借此蛻變出一點元陽,藉此在朝著真龍前進的路上,邁出關鍵一步。
陳陽怎可能令青龍在他的面前搶了食吃,況且二者之間主次早已定好,他立刻便手掐指訣,喝道:
“鎮嶽聽令!”
鎮嶽,正是陳陽為袖中青龍取的神名,念此神名可與其溝通、喚其聽令,而作為寄宿在陳陽身上的客體,被呼了神名的袖中青龍無法反抗陳陽之命。
袖中青龍身軀微震,金色雙瞳恢復清明,發出一聲不捨的龍吼後,最終還是乖乖地銜著一點不死之靈,投入陳陽上丹田。
不死之靈剛一沒入陳陽軀殼,散發出的光輝當即引發一陣強烈衝擊,令陳陽魂魄亦為之震盪,靈光閃爍不穩。
好在他意識堅定,魂魄韌性又強,雖受到猛烈衝擊,但靈光也只暗淡了些許,穩住陣腳,終究堅持下來……
並非是他貪心,想要一口氣吃成個胖子而冒險,實是靈性不能分割,一旦將其撕扯,反而會損害其本質。